恰到好处的自己

“恰到好处”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可以是一个关键词。

我曾经梦到过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大卫,大概是自己上初中的时候。梦中的大卫雕塑堪称完美,粗细分明的身体线条,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可谓是生命力的外在传达,是生活热情的具体表现形式。我被这样的他深深地吸引住了。

有那么一个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像成为了大卫。没有瑕疵,没有纰漏,自己无暇的灵魂被不容置否的世界承载着,仿佛这个完美的世界就是为我而生,因我而死。当我从梦中醒来,大卫的印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深深地根植在记忆的土壤之中。

那时我真的渴望自己能够成为大卫,希望自己能够在阳光的映射下绽放光芒,成为一株向阳而生的向日葵。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并非完全不能理解。初中的生活在我的人生中不算太过光彩,作为一名常年混迹在班级倒数的差生,我可以说是完全丧失了自信,与任何人都有些格格不入。

我在难以言喻的孤独中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时代。在我的青春里,没有喜欢的女孩,没有恋爱,没有音乐,只有反反复复的枯燥无味的生活。我时常因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卑,无时无刻不害怕老师的责骂,担心周围同学的冷眼。我觉得那时自己的世界就是一座冰窖,外面的世界很温暖,但是我不能出去;里面的世界很冰冷,可是我不能出去。固步自封不是我的选择,而是被迫承担的生活方式。

所以你大概能理解我为什么想要成为大卫了。诚然,现在的自己已经和那时不太一样了,不过我也没有信心说一定比那时好。个人的成长是不能以好坏来论述的,不能说我成为了这个样子是好是坏,而是我为什么成为了现在的这个样子,这个样子我是否还满意。

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办法做出回答。满意或是不满意,都改变不了我已经成为现在的我的这个事实了。哪怕命运再施加给我成倍的单调与苦闷,我也只能全盘照收,即便这会让自己变成无所事事的混蛋。这个时代本就充满空白的落差,我们无论怎样付诸努力,都解决不掉那些一直以来萦绕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问题。“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这句话说着挺简单的,但理想中的自己,究竟为何物呢?

如今我也不奢求什么理想中的自己了。理想对我来说,就是个虚头巴脑的玩意,有和没有都差不多。哎,你先别着急反驳我,我可不是让你把那些已经确立好的目标都丢个干净啊。未来是想不明白的,也是人人都要面对的。早晚的事嘛。你得先成为现在的最理想的自己,才能在未来成为最理想的自己啊。别本末倒置了。

即便现在的我是个不完美的自己,我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该看书时看书,该伏案时伏案,该听音乐时听音乐,没有什么特别不方便的地方。活了将近二十年,我不可避免地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人格局限性”。我不可能成为大卫,不可能成为米开朗基罗,不可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佼佼者,这不妨说是命中注定的。自打我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人生的齿轮便开始不紧不慢地转动,没有松动,亦没有脱落,一如我无喜无悲的生活。

我想到,完美的人所拥有的人生比我的辛苦和劳累太多。前半生太过耀眼,以至于那些齿轮一直在超负荷运转着,已经来到了濒临报废的边缘。身形高挑的模特,坐飞机或火车时会觉得双腿难以安放;拥有音乐天赋的人,这一生注定只能在音乐的领域内成长,音符于他而言已然成了痛苦的代名词;在年轻时就写出无数声名远扬的作品的天才作家,同样也担心着自己在哪一天突然就灵感枯竭......这么一想,做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没什么不好,内心释然了许多。

现在的我就是恰到好处的。身高不错,体型偏胖,五音不全,智力不高,没有文学天赋,不是个天才,从各种角度看,我都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不过我自己也不觉得很难过,想着“这样就很不错了”,或是“这样没有优点也没有缺点的自己也挺好的”。这些称不上特征的特征代表的就是这个恰到好处的自己。

我虽然不甘于平庸,却感谢着自己的平庸,是它让我变成了一个对生活细水长流,对世事不怎么有功利心的恰到好处的人。虽然这一点在以后的生活中越来越难做到,但以平平淡淡的俗世生活为目标,尽量努力下去,也是可以达成的吧。

在某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八点,我起床为身边的那个人做早餐。早餐是鸡蛋灌饼,配菜是水果沙拉,花生酱和两杯温度适中的咖啡。她醒了,我们一起吃早餐。这样恰到好处的自己,拥有通往幸福的权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