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骂人为“畜生”,是对那人极大的蔑视。比畜生更糟的,是“连畜生也不如”。千百年来,绝大多数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很低,龙是个例外。龙是一种可飞天走地,所向无敌的神兽。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有其文化意涵。
「龙」,原本“本象大口长身的一种怪兽” (裘锡珪:113)。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像是一头有尖利牙齿的蛇行猛兽,张开大口做吞噬人状。怪兽头顶上,顶着像是刀刃一般的锥形利器。两部分合在一起,自然带着令人害怕的杀气。
中国早期的王孙贵族将巨蟒养做宠,祈求“龙”能保平安。而古人视龙为图腾,龙象征着皇权是后来的事了。自汉代以来,龙被皇家占为私有。皇帝的衣装为龙袍,睡的床为龙床,坐的椅为龙椅,生了孩子为龙子,生气了就是龙颜大怒。因代表皇权,龙洞、龙宫、龙门,听起来都很有气魄。飞龙在天、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都带着舍我其谁的王者气派。龙代表着极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严,无人敢冒犯,唯恐触怒龙威,轻则小命不保,重则株连九族。
这令人恐惧的本义,与西方人对龙的认知不谋而合。龙在英文中翻译为 dragon,但细究,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猛兽。人们对龙的认识有巨大的地域差异。自中世纪盛期以来,西方文化常将龙描述为一种带翅膀、有尖角、能喷火的四足动物。而在东方文化中,龙则被描述为一种没有翅膀的四足蛇形动物,拥有着高于常人的智力。
牛津英文字典对dragon是这么解释的:
‘a large, frightening imaginary animal, often represented with wings, a long tail and fire coming out of its mouth’.
译:一种想象出来的体型硕大、令人恐惧的猛兽,常以带翅、长尾和喷火的形象出现。
维基百科中的解释好不到哪里去,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带翅膀、长角的脚怪兽:
Beliefs about dragons vary drastically by region, but dragons in western cultures since the High Middle Age have often been depicted as winged, horned, four-legged, and capable of breathing fire.Dragons in eastern cultures are usually depicted as wingless, four-legged, serpentine creatures with above-average intelligence.
从外形来看,龙和Dragon明显是两种不同的猛兽。但这么一翻译,龙在西方成了邪恶的象征。始作俑者,据说是利玛窦。他明知龙在中国代表皇权,却非要译成dragon。很难说,当时的皇帝在他眼中是否跟dragon一样令人惧怕。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文化和商业往来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千山横亘其中却无法阻断人们的联系。能读懂“鸟语”的文化传播者,做到不卑不亢地客观翻译,就显得特别重要。
至于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背后投射的,其实还是对封建皇权和极权的向往。臆想一下,当自己的儿女成了龙凤,家长也就自然成了太上皇或皇太后,可呼风唤雨,让人俯首称臣,坐享天下财富。天下谁不想成为人中龙凤的爹妈?但家长们别忘了,自古皇宫里可不太平,荣华富贵的背后是多少腥风血雨?
与其望子成龙,还不如实事求是一些,祈盼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成为他们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幻想去做人人害怕的猛兽,怎么可能会比踏踏实实地做人靠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