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秕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颗秕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我爱你》
1.
每一个人格都值得我们尊重
余秀华,在许多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大脑运行比嘴快的人,许多的诗,她可以用大脑记录下来,但因为嘴慢,而无法跟上大脑的节奏,所以说不出来。
我想,也许在她的大脑里,有五彩斑斓的生活画面,包括精神世界的种种追求,都曾经一一浮现于她的脑海,那是的她是开朗的,乐观的,幸福的,可爱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它永远遵从于最初的轨迹,慢慢地延伸到今天,在生活中,她不会干活,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
总总困难围绕着她,她受困于现实生活,又受困于经济,所以无能为力。
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给予了她丰富、奔放的感情,但是面对生活的贫乏,无法维持俩者之间的平衡,她倍感失落。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如何把精神世界的美好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这真是一个难题。
如何能让现实生活也变得生机勃勃,春光无限,这需要长时间的经营和努力,而她却无所适从。
在这样压抑的日子里,她要寻找一个感情的宣泄口,一个可以寄托感情的窗口,她想到了写诗。
诗成为了她最好的朋友,在她孤独寂寞的时候,安慰她,倾听她内心的声音,让她有了倾诉的对象。
2.
感情世界丰富的女人,都值得期待
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俩颗心依旧离得那么远,甚至无话可说。
他不理解她的感觉和感受,也不愿意试探着去了解她的所思所想,他甚至都不愿意走进她的世界,发现她的光芒。
而她,也不明白他的无聊和乏味,他的生活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什么支撑着他过这样的生活,她无从理解。
就这样,俩个格格不入的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却没有任何的交流,就像俩条平行的轨道一样,永远没有交汇的时候,这很可怕。
她渴望有人能理解她,欣赏她,即使只是欣赏她的诗,即使不会全部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也要对她的诗有一定的感悟,因为,如果读懂了她的诗,也就读懂了她的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能读懂自己,了解自己,欣赏自己。
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他们寄希望于家庭成员来认识自己,社会上来认可自己,才能体现出自我价值。
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因为人生来孤独,所以需要亲情、友情来陪伴自己,需要亲人、朋友来温暖自己。
余秀华也一样,她也需要生存感,也希望有存在感,来弥补自己在生活中的缺失,她的诗,就是体现存在感的唯一工具。
但是,身边的这个人,不会理解她,也不会欣赏她,更不会膜拜她。
所以,她才会倍感失望,她在文学路上越走越远,却没有身边的人陪同,所以她要呐喊,要反抗,要挣扎,以求得一个能被理解的声音。
无论身体是否健全,每一个人格都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尊重,我们应该试着去感受,去认可,而不是视而不见,漠然以对。
因为每个人都内心世界都不相同,对生活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品尝之后也会有不同的滋味,之后做出的反应也不相同。
3.
生活中,唤醒自我是最难的事
女人的自尊是在生活的磨砺中,在生命颠簸流离的长河中,一点点被唤醒的。
在生活中,我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虽然有时候也需要别人的关怀,但是,当困难来临时,总是要自己去面对它,去战胜它。
余秀华在家人都包围中,没有体会到“我”究竟能干些什么,所以把“自我”放置到最小的位置。
但是,她的诗唤醒了她,她渐渐地知道,自己需要更加丰盈的世界,她要了解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也需要她的参与。
于是,她的自我意识苏醒了,她要满足于自己的需求,无论是情感还是生活上,她都需要改变现状,追求一种自我满足的幸福。
有时候,回想一下自己的生命历程,就会非常茫然,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无尽的日子里,开心的时候有几回,愉快的时候有几次?
一旦自我意识觉醒,就会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给予与付出,奉献与索取,是否平衡?
不求相随相行,但求心意相通。
俩个人中,有一个努力前行,去营造精神领域的富饶,另外一个来努力营造家庭生活的乐趣,也是相得益彰的事情。
虽然二人用功的方向不同,但是其努力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不甘平凡的心劲儿是相同的,那也是他们互帮互助,互相沟通的领域。
但是,她认识到,她在努力前行,而他却停在原地囿然不动,她一个人走得极其艰难,没有能力再帮助他也前进。
一个成年人,却有着孩子般的心态,让她感到疲惫不堪。
在自尊心被唤醒之后,她清醒地认识到,与其被动地拖着他前进,不如就此放手,落得干干净净。
因为被动地前进,永远也走不远。
所以,她最终会甩下他,自己努力前行,独自面对人生。
这样,在文学的道路上少了羁绊,多了专注,了无牵挂,才能走得更远。
人总是在计算平衡,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二十年的光阴和后半生的生活,哪一个才是自己的内心所想,哪一个才值得选择?
人生选择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合适。
4.
生活不如意,就要改变它
余秀华,三十八岁,有过二十年的婚龄,现在又回到了单身状态,所以,她很开心,也很乐观,不怨天尤人,而是尽力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不解、委屈、嫌弃和改变,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多的感觉,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我的觉醒,由自我嫌弃转化为自我改变,就是一个灵魂觉醒的过程。
生活也一样,不如意,就去改变它,从小的改变开始,就像余秀华一样,她开始写诗,并没有想到能有如此大的轰动效应,而是就事论事,去抒发自己的心境。
渐渐地,诗改变了她的心情,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她用诗又改变了人生。
人生就是这样,认识到自己之后,峰回路转中,只要努力,不知道下一刻你将会遇到什么。
但是,改变就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有不同的机会,就有不同的结果。
生活不如意,用心去改变,就会朝着如意的方向走,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对于余秀华所思所想,我们理解也罢,质疑也罢,但那毕竟是她的人生,应该由她自己做主,我们作为旁观者,都应该予以支持。
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幸福的标准,是自由的婚姻和内心的幸福,如果被迫裹在一个僵死的婚姻之中,每天煎熬度日,何尝来的幸福?
俊隽的诗,听起来那么灵动,犹如许多精灵在跳舞,又那么贴切地诉说着内心的思想,自然而不做作,就这样从嘴边脱口而出。
而摇摇摆摆的样子,是她在面对生活不屈不挠的挣扎,这样的面貌和这样的精神状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特殊的诗人——余秀华。
我们崇拜她,是因为她能认识到自我,并最终成为了生活的主角,用自己的双手掌控着人生,带给大家一个温暖而平凡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