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岁月如初
假设岁月如初,今年回家过年,我依然有个埋藏在内心多年的想法:给父母一个深深的拥抱。
由于工作的地方比较远,平时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很多。长此以往,心里就滋生了想要给父母拥抱的想法。但是每一次又都没能张开双手给父母一个拥抱。
欠父亲的第一个拥抱
欠父亲的第一个拥抱,正好是在十年前的秋天。刚考上大学,去学校报道的那次。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一个西南贵州,一个东北辽宁。从家里出发,我们坐了两天的火车。
上午报道完,父亲着急赶回家,自己叫了一个三轮车,去了阜新火车站,现买了当天晚上的火车票,转到北京,再由北京转到怀化,最后坐客车回到老家。这又是一段漫长的乘车时间。后来回想,在您搭上三轮车前,我应该给您一个拥抱:感谢您和母亲辛苦劳累,培养我长大成人;感谢您不辞劳苦,千里迢迢送我来上学。
欠父亲的第二个拥抱
2019年刚过完年,又要回北京了。由于要去县里赶车,天还没亮,大清早父亲就骑着摩托车送我到镇上,大概30分钟的车程。那天早上寒风凛冽,一路上还下着雾,我穿着厚厚的衣服,坐在后面,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那刺骨的寒风。两个人话不多,有一句没一句。到镇上了,父亲帮我把行李箱提到了车上。客车开走了,他还没转身,直到远去。上车前的那一刻我太想给他一个拥抱了。
欠父亲的第三个拥抱
又是发生在春节。2022年春节我回北京复工。父亲母亲送我到家对面的马路上坐客车到县里。大早上起来,给我烧热水。还说给我做点吃的,我说不用了,太早我吃不下去。由于母亲前天晚上是在隔壁不远处的三妈家睡觉的,快到点了,她也从三妈家赶过来,送我出门,还跑去家里又拿了些水果塞到我的包里,说早上没吃,就留着车上吃吧。客车还没来,母亲一直在叮嘱着:东西有没有落下的,检查一下,身份证、手机、充电器都带着吧。我一边回应着母亲的叮嘱,一边想:这次上车前,给他们一个深深的拥抱,肯定能实现了。过了几分钟,旁边来了一个人,也要一起坐车出门,就简单聊起来了。不一会儿,车来了。父亲跟师傅打了声招呼,母亲提着行李让我上车。终于,我还是没能张开双手拥抱他们。
拆老房,建新房。2021 年是父母在家劳苦忙绿的一年。由于老房子处在易滑坡的位置,常年以来,经过风吹雨淋,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山体滑坡,老房子已经受到很大影响了,所以决定拆了老房子,重新找地方建新房。新房是由我和父亲共同设计的,新房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农村房的构造理念。一层是宽敞的中堂和厨房,二层是客厅、卧室,洗手间上下层都设计的有,客厅、主卧都留出了一面落地窗,落地窗外面是一个阳台,可以晾晒些东西。甚至父亲已经说了,以后要在阳台周边种些花花草草,夏天还可以在这吹着风,搞烧烤。
吃得了生活的苦,奈何不了疾病的痛
父亲的一生是操劳的,父母养育着我们姐弟三个长大,吃了太多的苦,也背负了太多生活所给予的压力。最终,父亲在花甲之年到来之前,悄然离去了,带着病痛走了。还没来得及享福,您就走了,再也不能见您,再也不能和您聊天了。
不遗憾,把拥抱转移
我们这一代,尤其在农村的孩子,家庭、学校对于如何去表达爱的教育,实在是太缺乏了。父母对孩子,孩子跟父母,所有的爱都藏在心里,但很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对父母而言还好,能知道自己是否爱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所表达的爱是一种怎么样的方式,但是孩子未必能理解父母是如何爱自己的。长此以往,在孩子心里就没有了爱的概念。
上学时,电话那头说:钱还够吗?电话这边回答:嗯,够。
工作了,电话那头说:天冷了,要记得加衣服。电话这边回答:嗯,知道了。
很幸运,最近几年自己也算是开悟了,慢慢懂得了一些,跟父母的沟通也变得多了。从2020 年开始,平日里跟父母的沟通基本能维持在一周一次,或者电话、或者视频,周末跟父亲的聊天通常都在一个小时左右。其实,跟父母聊天,不用刻意的去聊些什么,就问他们:家里的鸡下蛋了吗,听说隔壁家的哥哥要结婚了?我做的饭为啥没家里的好吃呢,我今天学了一道新的菜,特别好吃,以后我回家做给你们做尝尝。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期待着父母的爱,期待着父母的拥抱。现在父母老了,他们正在期待着我们的爱,期待着我们的拥抱。
懂得被爱,学会去爱。
2023 年 01 月 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