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党建理论丰富著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得马哲成为立党之基,成为“党学”,或者说是“新国学”。可是很多马克思主义专家包括国人还是没搞明白这些党建理论的科学性是什么。下面笔者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冯丹等,2012)。科学哲学乃至哲学都是人们对世界的看待方式和理解。
二、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根本特征是可证伪性。从若干定义和公理出发(奥派对经济学的认定)或从若干定义和假设出发(自然科学和主流经济学)推出一系列推论和结论。科学根本特性是具有可证伪性,能够增进人类的知识,因此科学哲学、逻辑学不是科学。
三、以马哲为基础的党建理论都可归为科学哲学范畴。因此,这些都不是科学,永远不会出错。单纯依靠这些理论并不能增进人们的知识。那么,党建理论的价值何在?依照上文所述,这些理论提供了看待世界和分析问题的视角,因此,说党建理论指导科学的发展和实践并不为过。
四、党建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重视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有些理论存在对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这会降低理论的“科学性”。科斯说过:模糊不清的理论永远都不会错。如马克思没有清楚界定过物质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概念,这方面应补充完善。二是新概念的发现和创新。发现新视角,而非新瓶装旧酒,单纯名词包装的创新并不能带来新的视角。新视角的产生能带动科学飞速发展。三是重视逻辑思维。一直以来,国人对于逻辑思维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党建理论包括很多马克思主义专家的理论解读只是抛出一些观点,却没有说明这些观点的历史沿革、形成原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有了逻辑,更能加深人们对这些理论的信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