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中提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就文物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着重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深入学习新时代应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牢牢把握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文化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树立文化自信,让文物保护成为留住文化根脉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做好文物创新。让文物走出去、活起来。如通过编辑出版文物图书出版物、组织文物巡回展览、拍摄文物纪录片、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原本躺在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走近群众。最后,要善于挖掘特色。针对不同类型产品的文化底蕴和品牌特色,做专、做精、做出影响,以文化内涵铸就文旅产品内在灵魂。通过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5A 景区、国家重点文博单位等评选活动,力争打出一批“金字招牌”;充分用好文物资源、讲好文物故事,深入挖掘阐释文物价值内涵,善于将文物、文学、文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重要文物点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高品质夜间聚集区,形成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让夜间“烟火味”成为发展新引擎。
敬畏历史才能创造历史,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对文物的保护,并不是一味地掩盖和尘封,而是要融入现代社会、融入百姓生活。要寻找文物保护新载体,多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元素,让更多的人认知文物、喜爱文物,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