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里教授是美国克莱蒙研究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对著名企业家、政治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伟大的音乐家等众多的杰出人物进行过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人物在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智力水准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却有着明显的共同点,那就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异常痴迷,甚至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地。
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天赋;而天赋,恰恰就隐藏在一个人最为痴迷的那件事上。对那些杰出人物来说,正因为痴迷自己的事业,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最终攀上人生的顶峰。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内心拥有强大的能量。当一个人发自心底地喜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时,这颗心就会产生强大的推力,推动他(她)努力向前;相反地,若是一个人从骨子里厌倦自己所做的事情,这颗心同样全产生强大的阻力,让他(她)时时消极懈怠。对一个人来说,能否找到自己最为痴迷的那件事,可以说是人生成败的关键。
当年我读大学时,专业是机械设计与制造;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了工厂,做了一名技术人员。但不幸的是,我从心里讨厌自己的工作,早上醒来一想到自己要去上班,就感到头疼不已;对于分配给我的工作,我总是拖了又拖,直到实在拖不过去了,才硬着头皮慢慢去做……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异常的疲惫。在工厂混了四年后,我终于跳槽做了一名翻译。对于新的工作,我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按部就班地做了两年后,我再度厌倦了。
面对人生的困境,我一直不断地问自己:这一生,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
在长久的思索之后,答案渐渐地浮出了水面——写作。是的,多年来,我一直酷爱写作,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多么艰辛,我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那支笔;每当我完成一篇文章时,内心总是感到异常的充实与欣喜。既然我如此痴迷写作,为什么不将写作当作自己的职业呢?
终于,在我二十九岁那年,我痛下决心:辞职,去做一名自由撰稿人。而当我真的在电脑前坐定,将心中的感想化着屏幕上的文字时,我感到久违的激情自我的心底喷涌而出。我第一次发现,工作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一种享受;是的,真的是享受,为了这样的工作,付出多少辛劳我都心甘情愿。有一天晚上九点,我开始写一篇文章,那是一篇长达八千余字的小说,一直写到凌晨四点多方才结束。漫长的七个多小时里,我一直坐在电脑前,实在累时,就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休息一会。当屏幕上出现最后一个句号时,我已是筋疲力尽,但我的心里,却感到异常的骄傲与痛快。至于平时,无论是洗衣做饭,还是闲逛休息,我都会在脑子里想着自己的文章: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起承转合,如何遗词造句……写作之余,我更是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时间来读书,哪怕是在车站等车,我的手中都会带本书……
一年年过去了,我的文章越写越多,也越写越好;至于稿费,更是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工资。更重要的是,无论自己写得多累,心里永远都是欣喜的,踏实的……
人的一生,就是寻找,我很庆幸,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找到了自己最为痴迷的那件事,选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而我,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直至走到人生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