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写作课程的影响,今天我也开始看起了《曾国藩传》,这本写作老师推崇之至的书。
曾国藩这个人物,说实话,并不了解,只知道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至于为什么”名“,是忠是奸,就不得而知了。
但一想到他竟然能在鱼龙混杂、尔虞我诈的官场中明哲保身,到老还能全身而退,就忍不住想对这样的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据说6岁开始读书,8岁能读四书五经,好像是一个天才儿童。
然而,就《曾国藩传》第一卷第一章来说,他不仅称不上是天才,反倒还有点“笨”。
笨到什么程度,传闻某日深夜,曾国藩彻夜背诵《岳阳楼记》。
结果天都亮了还未能背下,反倒是隐藏在房梁上一整晚的小偷,气得主动现身,当着曾国藩的面,将《岳阳楼记》流利地背诵了一遍,还讥笑他就这样的资质,还读什么书。
诚然,天赋欠佳的曾国藩,好像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就凭他科考六次,连秀才都没能考中,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他还有个科考十六次,一直考到四十多岁还未中秀才的爹。
纵观曾国藩的家谱,往上倒退至宋朝,祖辈们除了农民还是农民,连个读书人都没有,也着实难为一心想为老曾家培养读书人的爷爷曾玉屏了。
但曾国藩能成就”晚清名臣“的荣誉,自然不会因为考试没考好而颓废。
在第六次科考落榜,甚至文章还被”悬牌批责“后,励精图治的曾国藩,将自己”闭关“进书房里,一边苦读,一边反思自己。
所谓勤与自省,他都做到了,因此在第七次科考后,他终于考上了秀才。
不仅如此,他还顺带一口气考上了举人,甚至在道光十八年(1838)以28岁的年龄考中进士,成就当时一段佳话。
都说笨鸟先飞早入林,因为足够勤勉,能有此成就,并不足为奇。
但我认为,光靠勤奋还是不够的,有一点至关重要——自省。
在曾国藩闭关备考的那段时间,”自省“就像是他在为自己”查漏补缺“,找到了自己的”短板“并补上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按他自己的感受来说,就是以前学了十六年没学通的他,通过苦苦反思,感觉就像打通了关节一般,悟到怎么写文章,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感觉,把道理讲通透。
对于写作,这点也至关重要,我常常在写作训练中,接触到一个词,叫做”复盘“。
就像复习自己学习过的功课一样,”复盘“自己写过的文章,就能清晰看到当时自己没注意的点与面,加深自己对于自己常犯错误的认知。
如此反复”复盘“之后,你就离写作的”大道“不远了。
因此,与其说《曾国藩传》第一卷第一章吸引我的是”勤“,倒不如说是”自省“更为恰当。
勤奋的人很多,但成功的很少,就是因为他们反复在走自己走错的路,只知道一味向前,却没有发现,自己只是原地绕圈而已。
以上,便是我第一天,阅读《曾国藩传》第一卷第一章的感受,后面会陆陆续续将这本书读完,也会将感悟写完。
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探讨感悟,与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