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刘德章之问道,直让人忍俊不禁,他先是对阳明的以精金喻圣人表示了极大敬佩,但对于尧舜和孔子的分两不同表示了深深的不理解,阳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是从外形上着眼,才替圣人争轻重。而本质上说,圣人彼此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就可称为圣人。
其实,阳明是要告诉我们,尽管人的力量、气魄自有不同,但只要除去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良知去做自己的事,不一味羡慕别人的成就,不一味攀比他人的名声,只从纯天理上用功,不自负清高,不自不量力,不自命不凡,不好高骛远,只脚踏实地做着明善诚身的事,就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显现出来的良知、良能,必定都是晶莹剔透、纯粹洁白,大树有大树的伟岸,小草有小草的坚强,但“同谓之圣”。 我们的心完美纯粹,自然可以自给自足,不必外求,只要在心上用功,把自己的良知扩充到极致,把自己的私欲压制到不留分毫,自可以“圆成”矣。
阳明先生用比喻来说明向学之心之重要: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不培树根,根就扎不下长不牢,树就不会长大;修德亦然,必须对向善之心加以养护。树剔除了细条旁枝,才能长成高大枝干:人立志向善,也应该象种树,专注心神,心无旁骛,勿助勿忘,只管培植,自可以枝叶日茂,德性盛隆。
“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