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经历里,最灰暗的岁月是我读高中的那三年。那段时光,至今回想都让我隐隐后怕。而导致这一切的,仅仅是因为我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很多人都问我,那个错误的决定是什么。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提到过那个错误的决定,那是在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因为自己没有主见,我听从了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草率作出了选择理科的决定。这一选择其实是随了大流,恰恰和自己热爱文科的喜好背道而驰,我的整个高中生涯从此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那几年,我再也逃不出“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成绩依然平平——总是极度怀疑自己”的恶性循环当中。后来的高考,自然是不堪回首的落败。
我的那段经历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我都告诉自己,一个人如果做不好决定,再努力也是白搭。
后来,我读到了《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和生活》这本书,我更加坚信了这个道理。这本书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告诉人们只有学会做出好决定,我们才能轻松掌控工作和生活。
书内容包括理性决策的六个步骤、高效决策的十二条建议、常见十七个陷阱的规避方法等五个部分。在全书中,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以非常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测试,告诉我们构建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书中的十二条高效决策建议读后十分受用。作者告诉我们,当我们要做一个高效的决策时,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往哪里走其实都是死胡同。在认识目标之后,我们还要保持理智,当我们情绪高涨、压力过大的时候不要草率做决策,因为这个时候做的决定往往也是不客观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维持现状。但是,维持现状不意味着不想去改变,如果我们对现状是不满意的,想去改变,那么就不要害怕去改变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甚至是困难,要知道不作为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努力的去做好现在的每一个决策,做好每一个影响未来的决策。在做决策时,要学会分清轻重缓急,要擦亮眼睛,切勿用过多的时间去搜罗一堆对决策没用的信息,要学会适可而止。决策的选项也最好不要超过六个,因为一旦选项太多,投入的精力就会有限,不如拿更多时间推敲那些主要的决策。对于过去自己已经做过的决定,不管是好坏对错,最好不要过度纠结,要着眼未来。当你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不要把它的坏处无限放大,以至于让自己都觉得风险太高,不愿意去承担这样的风险。对于错误,要正确看待,是人都会犯错,聪明的人都会从错误或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为更好的决策扫除曾经的障碍,最后寻求新的成功或改进。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太迷信经验,经验是把双刃剑,处理常规的问题,可以借助经验,但是面对新事物,要有新判断。此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每一个决定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民族文化背景。
作者的这些高效决策建议,非常适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很多方面,对于不会做决策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提高决策能力学习书籍。
在现实生活中,我时常看到一些人不会做决策,导致工作和生活都一团糟。比如,我经常看到一些身边的人在工作中总是手忙脚乱,这边电话在响着,那边领导又崔着,另外一边客户又在等着,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人总是处理不好,分不清轻重缓急。有时候甚至即得罪客户,又不讨领导欢心,更重要的是,往往工作一天下来,累得够呛却还有做不完的事情。这真是一个糟糕的工作状态。对于如何分清工作中的轻重缓急,我常常是这样做的,每天刚刚到办公室的时候,我就首先要梳理这一天自己全部的工作,逐条的列在自己的工作记录本上,然后按照自己以往经验判断轻重缓急,并按照轻重缓急标出工作顺序,然后在着手处理一天当中最重要或最紧急的工作。因为这样,我在工作中不仅效率比较高,也时常能够给自己一整天注入了难得的好心情。
其实,这是学会做决策的一个重要表现,当你学会做出好决定,你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否则会适得其反。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要经历过无数次的选择和决定,每一次的选择和决定,都可能影响着我们现在或者是未来的生活。当我们羡慕同样是努力付出,别人却拥有美好的工作和生活,而自己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那是自己没有做好每一个决定,这样的努力,本身就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彷如走进了死胡同,结局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的。
斯蒂芬·P·罗宾斯说:“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已经成为了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决定。”我们的未来,是否能够轻松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取决于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所以,学会做出好决定,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