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藤下的生命救援——苗圃村“敲门行动”侧记
苗圃村的八月,猕猴桃藤蔓爬满支架,青绿色的果实簇拥着垂下,在烈日下散发着淡淡的果香。小羽抹了把额头的汗,手中的老年人出行安全宣传单已被汗水浸得有些软塌。她与志愿者们正准备前往村头刘爷爷家开展“敲门行动”,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没想到意外先一步发生了。
“砰”的一声巨响从丁字路口传来,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是车祸!快!”小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迅速将宣传材料塞进背包,向着声响处奔去。志愿者们紧随其后,扬起一路尘土。
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撞上了路边的隔离桩,车身歪斜,前轮仍在空转。一位约莫七十多岁的老人倒在车旁,已经失去意识。老人银白色的头发被鲜血染红,破碎的眼镜镜片划伤了右侧脸颊,伤口颇深,鲜血正从面部渗出,在干燥的土路上形成一小片暗红。
“小陈,快打120和122!”小羽一边喊一边蹲下身来,放下背包,取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
她首先评估现场环境,确保安全后接近伤者。“老人家,能听见我说话吗?”她轻声呼唤,同时检查老人的意识状态。见老人没有反应,小羽立即用手指轻轻打开老人口腔,检查是否有异物阻塞气道,然后将头贴近老人口鼻处,观察胸廓起伏。
“呼吸正常,脉搏有点弱但还算平稳,”小羽对旁边的志愿者说,“应该是撞击后昏迷,面部创伤出血严重。”
八月的苗圃村,气温已达34度,柏油路面蒸腾着热气。小羽迅速取出无菌纱布,轻轻清理老人脸上的血迹和碎片。她小心地避免触碰到嵌入皮肤的玻璃碎屑,然后用碘伏棉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云南白药粉,”小羽伸手,志愿者迅速递上小药瓶。她将药粉均匀撒在伤口上,这种中药粉以其止血和愈合功效闻名。随后她取出一块加压纱布,敷在伤口上,用手指施加适当压力止血。
“头部不要移动,可能还有我们没发现的伤,”小羽提醒周围想要帮忙的村民。她继续检查老人的四肢和躯干,轻轻按压肋骨和骨盆区域。
“右臂可能骨折了,”她皱眉道,注意到老人右前臂有不自然的弯曲。她从急救包中取出夹板,小心地为老人固定伤臂。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羽额头的汗水不断滴落,混合着血迹在她浅蓝色的志愿者T恤上绽开朵朵粉红。但她全然不顾,全神贯注于伤者的状况。
远处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不过七八分钟,一辆急救车和警车相继到达现场。医护人员迅速接手救援工作,小羽简要地向医生交代了伤者情况和已实施的急救措施。
“处理得很专业,”急诊医生点头赞许,“面部创伤止血及时,骨折固定也得当,为患者争取了宝贵时间。”
就在这时,辅警小苏从警车上下来。他是随队前来处理事故的,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女朋友小羽。见到满头大汗、衣服沾血的小羽,小苏眼中闪过一抹担忧,但仍先专注于工作。
交警们迅速开始现场勘查,测量刹车痕迹,拍摄现场照片,记录事故细节。小苏则负责询问目击者。
“我看到那辆三轮车从村道过来,速度不算快,但到丁字路口时好像突然加速了,”一位在附近果园干活的大婶说道,“然后就直直撞上了隔离桩。”
另一位目击者补充:“老人撞车后就被甩出来了,头好像先着地,然后就不动了。”
小苏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同时注意到路面的情况:“这条路最近重修过,新旧路面接缝处有点高度差,可能影响了车辆控制。”
现场勘查的交警发现三轮车刹车失灵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老人未系安全带也是伤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虽然三轮车通常没有安全带设置。
医护人员已经将老人安置在担架上,正准备抬上救护车。老人此时恢复了一点意识,发出微弱的呻吟声。
“联系上家属了吗?”医生问道。
村支书点头:“已经通知他儿子了,直接去医院汇合。”
救护车驶离后,小苏才得空走向小羽,递上一瓶矿泉水:“喝点水吧。你没事吧?”
小羽接过水,一口气喝了小半瓶,摇摇头:“我没事,就是老人家伤得不轻。”
小苏拿出纸巾,轻轻为小羽擦拭额头的汗水和不小心沾到的血迹,眼神里满是心疼与骄傲:“你做得很好,真的。”
小羽微微脸红:“只是用了培训时学的知识而已。你们调查出什么结果了吗?”
“初步看是车辆故障加上天气炎热,老人可能有些中暑,反应慢了,”小苏解释道,“这个路口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事故了,隔离桩上次被撞坏才换新的。”
他指着路口的视线死角:“猕猴桃藤架长得太茂盛,影响了驾驶员视线,看不到来车。加上路面新修,接缝处处理不平,小型车辆经过容易失控。”
现场勘查结束后,交警们开始疏导交通,收集完证据的警车也准备离开。小苏因为还要随车回所里做记录,只能匆匆与小羽告别。
“晚上给你电话,”他轻声说,“记得换件衣服,洗个热水澡,今天辛苦了。”
小羽点头,目送警车远去后,重新背起她的宣传包。志愿者们重新集结,准备继续前往刘爷爷家开展“敲门行动”。
阳光依旧炙热,猕猴桃藤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小羽深吸一口气,突然觉得他们今天的交通安全宣传变得格外有意义——不仅仅是发放传单,讲解知识,而是真正参与到守护老年人出行安全的具体行动中。
她摸了摸包里还有些湿润的宣传单,步伐更加坚定地向着村头走去。在那里的刘爷爷,或许还不知道,这群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安全知识,更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关心与守护。
事后,有村民将现场拍摄的视频发到了网络平台,记录了小羽专业施救的全过程。这段视频被滨江市融媒体中心转发在视频号上后,引发了广泛关注。评论区里充满了对志愿者小羽的赞美之词:“大家快看,我们这里的网格员志愿者太棒了,还会救伤员,救护车的医生都说她弄得好,这个女娃娃太棒了,有她在真是我们村民的福气,满满的安全感。”这条评论获得了数百点赞和回复,许多人纷纷表示羡慕有这样专业的志愿者在身边,称小羽是“最美志愿者”。
苗圃村的道路依旧蜿蜒,藤架上的猕猴桃日渐成熟。一次意外的救援行动,让“敲门行动”的意义超出了原本的想象——安全不止于宣传,更在于时刻准备着的守护与救助。而小羽的专业与勇敢,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不仅温暖了整个苗圃村,也成为了滨江市志愿者的一张亮丽名片。值得关注的是,像小羽这样的志愿者在全市有几千名,他们在各自的辖区内做着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默默守护着村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