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颠颠簸簸睡不着,索性跑到机舱最后面,找个宽敞的地方,拿出电脑给手机充电,顺便看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这个学期的奔波身体适应了很多,大多数在路上的时间都是补觉,落了地就打起精神,工作或者收拾东西。频繁的坐飞机有几点感悟。零零星星,边写边整理,不管能否成文,放在一起,就假装像一篇文章吧。
觉得自己是个路痴,从来不记路,有一次和一个同样不记路的小伙伴高高兴兴得走错了路,两人提这个大箱子尴尬的爬楼梯找正确的路。两个人都觉得对方知道路,自己放心大胆的跟着走,结果就错了,想来我也是个不太靠谱的队友。即便如此,我自己一个人走路一般都是会看路标的,因为觉得自己不熟悉路,所以就认真的看,仔细核对每一个路标,总是没有走错过。同样的路走第二次居然就能感觉到方向不用死死依靠路标了。所以,自己其实有这个本能,一旦依赖上别人,本能就下意识的退化掉了。走上十次以上,连走路用的时间,什么时候叫车,到那个路口等车人少等等都完全铭记于心了。耗费在路上的时间也就少了。好像人有些能力是可以被驯化出来的。
关于登机,认路靠经验貌似没毛病。但坐飞机?认登机口就有点姥姥门前的大黄狗了。同一趟班机,并不总是在同样的登机口,这也是实践出来的真知。得亏当时发现的早,因为往常的登机时间记忆中的那个登机口居然没有动静,仔细一看,换登机口了,匆忙慌乱找正确的登机口。这个时候总是要出错,在电梯半部位来回打了两个圈才找到正确的路。所以,有些经验靠不住,忙中经常出乱。
飞机的空中服务。每个航空公司的空姐服务还是有差异的,目前感受最好的是川行的妹子们,当然辣椒酱很关键。更想说的是机仓服务。女士,你好鸡肉饭和鸭肉饭请问需要那个?女士你好,橙汁可乐牛奶茶,请问您需要喝点什么?每走到一排,对每一个乘客都要问一遍……我觉得很累。还有比如晚上8点45的飞机起飞以后大约9点30,有多少乘客需要就餐,真的需要吗?反正飞机上提供,就吃呗,不好吃吐槽,最劳累的是空服人员,每天闻着一样味道的饭,会不会恶心。我每周吃两次都有点受不了,打算下次带个碗托凉粉之类。我认为最好的服务就是恰当。乘客登机后,在座位前方有一个电子显示屏,或者二维码,乘客通过机仓服务点播平台选择需要服务的内容。机上服务根据起飞时间随时更新,基础服务可以包括餐食,饮料,杂志等,收费服务可以限量提供,比如美食套餐,纪念品。乘客在选择服务时候同时选择需要服务的时间段,起飞后空乘人员根据乘客的需求分类分批提供期选择的服务,这个时候场景应该是这样的,某女士,您好,这是您需要的牛奶和杂志。某先生,您好,您的套餐准备好了。对于一旁睡大觉的我不打扰。空乘人员也不用贴纸条问乘客是否需要留份餐食,更重要的是不浪费粮食,是资源节约的一种措施。没有乘过国际航班,也并没有体验过所有的航空服务,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范围,一些思考。这样可以吗?
在机场候机的时间你喜欢干什么,很多在路上的人,候机厅待的时间很长,如果中间经停或者转机,再遇上个延误,结果很令人焦虑。有人喜欢待在快餐店满足胃的需要同时更是找个清净的地方给手机充电,甚至处理工作,这样的人总是商务人士吧,能吃得起价格不菲的机场套餐,或者去机场吃快餐,不得已或主动喜好都应该和长期的出差有关系吧。其次,机场还在处理工作似乎太稀松常见了。如果你总是在路上,候机这个时间是固定且比较整得一块时间,可以好好利用。还有人去逛一下名品点,特产店,这类人大概是旅游途中,或者出差次数少的人,因为临返程,带点东西给朋友,便捷省事。还有一部分大概就是坐在登机口,等着早早排队,带着耳机看剧,装睡的人。
有的人大包小包,有的人一个手机,有的人一个电脑,一个随身挎包,那种人最幸福,我想那个大包小包的人可能是真正享受了这旅途的人。那种只拎着电脑包的人,安检人员都不带进行仔细的检查的,站上检查台,准备接受检查,就被告知可以了。这样的人大概总是很累吧。
飞机上乘客的形态如果仔细观察也是极有趣的。整个机仓都很安静,大概商务人士居多,大家不是睡觉,就是很书,互不打扰。如果有幸碰上太太出行团,一定会热闹非凡。如果有个小孩,拼命哭的小孩,一定告诉自己,那个妈妈很不容易。飞机上阅读的人大多是手机阅读,每次看见带着纸质书的人都很敬佩。自己懒的背,每次不瞌睡的时候翻翻微信读书就够了。这趟飞机上发现了一个高人,涨了见识。用手机看电视剧,举着累,她居然把手机壳拔下来,把手机和壳分开,把前排座椅广告帘夹在两者中间,这样手机就挂在了面前,看剧刚刚好。最关键的是她还能把耳机插进去,坐在侧后方的我硬是没有整明白。有一用动手实践尝试的冲动,因为跑到机舱后面码字就放弃了。
飞机准备降落,我好像有了困意,写到这里,感觉思想里还有些没表达完的东西,留给以后的某一次旅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