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

七年,可短可长

七年,人生一轮回

七年,全身的细胞替换完整

七年,可以完全变成另一个人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一部跨越世纪的纪录片连载,从1964年开始到今天。内容就是记录来自不同阶层的一群人,在他们7岁的时候第一次记录,倾听他们的生活和梦想,从此以后,每隔7年又记录一部,看看他的变化、成长。看看未来的他们,和7岁的他们,还是一个人吗?所谓七岁见老“Give me a 7 year old child and I can give you a man”。有些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些人挖着煤炭,但是否一个人的出身,阶级差异,就会导致其成功机会的差异,文化程度差异,幸福指数等?这部记录片一直拍到现在,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都已离世,那些7岁的小孩子如今也已是花甲。这些老小孩有的出生卑微但却凭借自身努力改变了人生改变了阶级,有的一生富贵却终究躲不过家庭主妇的悲哀,有的碌碌无为一生但却活得潇洒不羁,而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等到享受的年代与年纪,就已早早地失去了生命。

      七岁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起点,而七年,也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我想,我就是这样吧。恰好,我刚刚走完了人生的四个七年,七年之前的我和现在,不管是身材、面貌、气质、语言,还是什么性格、周围环境,完全完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工作半年就让我胖了30斤,每天的生活无非就是床,地铁,格子间的三点一线。无论是在家里颓废的状态,还是痛苦漫长的通勤,还是办公室里压抑的环境、永无止境的工作,都是我讨厌的,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大城市让那么多人抑郁。如今的我,害怕见到以前的朋友同学,大家已经完全不认识现在的我,正如我无法接受现在的自己。这七年,感觉自己没有什么长进,一直都在退步,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好,我一无所有,然而时间却从未停留,一转眼,父母也即将六十,更何况,我还有个如此复杂的家庭环境。

        我出生中产阶级,但我又是否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打破壁垒,实现阶级的跨越,和我的那群朋友平齐?没有焦虑,至少没有金钱焦虑,至少可以旅游、购物自由。在纪录片中打破阶层壁垒的人说: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我,是谁呢?我喜欢什么?这个世界有什么?我喜欢的,我向往的,我想做的事情,首先都需要先有一定的资本,于是我迫不得已,生活的重心只剩了挣钱,很可惜,身在这个行业,即便我再努力,努力个几十年,天花板也就那么一点。这就是现实吧。

       另一件很巧的事,我从21岁开始,即便断断续续,但也是长达7年的感情,终于还是无疾而终,果然这就是七年之痒吧。我还是不愿意妥协,我没有办法接受,我再在目前这样的阶层生下一个小孩,过和我一样的一辈子,我没有办法穷养一个小孩。As I said, 如果我打破了这个阶层了,金钱自由了,那我也许会生小孩。但显然,不是现在。如果无法实现的话,那就丁克吧。人为什么要为了自己延续后代的私欲,而又强行生一个小孩让他来这个并不是很美好的世界遭罪呢?如果找不到一个相同观点的人相伴一生,那么婚姻又还有什么必要呢?即便结了婚,还不是会离。如果离了还有孩子,那不仅是自己,更是孩子,更是父母的不幸。的确,我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最近也愈发多地接触到末日论,愈发地想不明白人生就这么短短的时间,说不定明天这个时候我都已经死去了,那我为什么还要把我的生命浪费在我并不喜欢,且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的,没日没夜的加班上?

       站在第五个七年的开头,满28岁,连共青团的团费都不用交了,你已经没有任何的priority,你已经,该是这个社会的主力军了,可我才开始工作3年,整天还把自己当个小孩,可是皮肤测试显示已是30岁,身体测试显示是35岁。七年之后,真的到了35岁那一天,我又会是怎样?我能不能很喜欢那个时候的自己?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是否,可以在我喜欢的城市,过着我想要的生活?自由、快乐。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一个人麻木地奔波,整天就是消沉和焦虑,自卑和压抑。

      这篇文章本来在过生日的时候就想写,到今天结束这篇文章又已经是差不多5个月了,这该死的拖延症。糟糕的生活状态,又给我的拖延带来了无数的理由,比如太忙,比如很累,比如生病……果然我的压力都来自于无法自律吧。说人生最重要的几个事:父母与小孩、教育、伴侣、体型与健康、自律。那么,除了我能省去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在其他几个方面多下功夫吧。学习一点新的知识,努力转个行。多看些纪录片多看点书,总比看那么多综艺有意义有长进多了。忽,人生啊,终归还是一个人的路。

       我想,28到35,可能会是人生里最关键的七年吧,承前启后了,希望在这七年里能够有所突破,希望到了35岁那一天我再回过头来,无悔这七年,希望35岁的自己,是我喜欢的自己。新的七年,茕茕孑立,别无所愿,只愿追随时间的河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一生,纯良温暖,不舍爱与自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