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始终,陈列总结2024年医保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医保方案。医疗保障是兜底线、保民生、促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医疗保障工作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以“惠民、利民、便民”为出发点,致力于提供人民方便快捷的参保服务,打造人民放心安心的购药环境,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看病问题,守护人民疾病治疗的健康基金。
医心为民,用“甘当人民公仆”的“奉献情怀”铺好“便民医保路”。医保作为重要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此医保公共服务持续优化,从便捷性入手推动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让便民医保路温度与速度并存。开发“高效办成一件事”关联事项集成办,让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职工“退休一件事”等联办任务,实现多事项一体化查询、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全面实现审批事项多部门集中联办;开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通过线上小程序登记,选择在案定点机构,让参保群众体验“一码(医保电子凭证)在手,全国就医”的便利服务;开通门诊慢性病全流程线上申报认定服务,让参保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办理和查询慢病认定和申请服务,真正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医保“经办”服务想“精办”,必须要有人民公仆的自觉和奉献,才能成就医保便民路。
医心惠民,用“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情怀”铺好“温馨医保路”。医保的核心依然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权益,提供基础医疗服务。随着《我不是药神》的走红,抗癌药等昂贵药品采购引发舆论热议,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痛点,医保部门并没有推诿退缩,第一时间批示,抓紧落实推动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深化改革,从电影中的一药难求到现在的连续7年开展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数量从2018年的1535种增加到现在的3159种,多了一倍,340多种谈判准入药品(如抗癌靶向药)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29个省份及兵团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另外还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指导地方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全国联采,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统一规范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惠民的不仅仅是药品采购,惠及人民看病买药的方方面面,切切实实减轻参保群众的经济负担,充分展现医保部门的担当与责任,打造医保温馨路。
医心利民,用“不日新必日退”的“发展情怀”铺好“智慧医保路”。医保基金是人民的看病钱、救命钱,更是监管制度的红线和底线,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和医保基金的互助共济,科技赋能让医保监管工作日新月异。创新大数据监管模型,持续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审核技术,帮助监管部门快速筛查、精确锁定医保基金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打造医保基金“安全闸”;创新药品耗材信息采集应用方式,增加药品追溯码,让药品拥有“身份证”,实现“一物一码、物码同追”,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有效防止假药的流通,真正让百姓买到保真药、安全药、放心药;创新定点机构就诊支付方式,采用DRG/DIP支付方式,按照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等因素用相应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从源头规避医保基金使用风险,自觉规范医院和医生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监管场景不断丰富,监管工作需要持续发力,用发展的心态看待监管工作创新,才能逐渐形成医保智慧路。
医保的“为民情怀”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医疗保障工作的生动实践,而“医保民生路”则是在党领导下交给人民的一份满意答卷。不只是医保部门,所有民生领域工作应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以勤勉之心履职尽责,以忠诚之心勇毅担当,让民生领域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