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不爱是一生的遗憾,爱是一生的磨难

这世间,总有一些女子,在感情的世界里磕磕碰碰,百转千回。纵使飞蛾扑火,也在所不辞。

爱,让内心丰盈的人更加丰盈,让无力承受的人迅速枯萎。

“不爱是一生的遗憾,爱是一生的磨难。”这句话,是张爱玲一生的写照。

一代才女,张爱玲

01 活着,要有尊严

张爱玲出生在没落的贵族家庭,家世显赫。爷爷是清末名臣张佩纶,奶奶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旧时代的新女性,接受新思想的她,无法忍受丈夫吸食鸦片、娶姨太太。多次争吵之后,两人离了婚。那时,张爱玲才4岁,她和弟弟张子静跟随父亲生活。

父亲的严苛,母爱的缺失,张爱玲的童年一直是阴郁的,不快乐的。在张爱玲17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让张爱玲懂得尊严比活着更重要。

离婚多年的母亲从欧洲留学回到上海,张爱玲非常高兴,跑到母亲那里玩了几天。

回家后,继母孙用蕃就问:“这几天你去哪了?”

张爱玲回答说:“去我母亲那里了。”

继母继续责问:“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张爱玲说:“我跟父亲说过了。”

继母一个巴掌狠狠地扇过来:“你眼里还有我吗?”

张爱玲用手一挡,想要还手,继母立刻尖叫起来,告状说张爱玲打她。父亲不问青红皂白,一把揪住张爱玲的头发,拳打脚踢,连声吼道:“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后来,张爱玲在文章里写到:“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

之后,父亲把张爱玲关起来,想让她低头认错,屈服于他,可是倔强的张爱玲死也不肯低下头,还托人向母亲捎信:“我想跟着你。”

母亲回话说:“你可要想清楚,跟着父亲,钱自然是有的,但是跟了我,一个钱都没有。”

面对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张爱玲没有犹豫,坚决地选择跟母亲,她还说:“如果一个人连尊严都没有,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一个人连尊严都没有,谈何活着的意义。童年的不幸,让张爱玲过早地体会到:活着,便要有尊严

21岁的张爱玲

而她,最终也用自己的惊世才华,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有力量。

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此后,张爱玲一发不可收拾,陆续了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她曾感慨说:“出名要趁早!”很多人由此觉得她很功利,认为她写作就是为了名和利。

可是谁又能理解,早早就经历世间冷暖的张爱玲,深刻懂得:只有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经济不独立,你只能活在屋檐下看别人的脸色。

张爱玲

02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很多人看不懂张爱玲,但仔细想想,对她来说,人生就像一叶浮萍,历尽风雨和苍凉。亲情又是如此凉薄和脆弱。她唯一可以抓住的,就是乱世中的一个知心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遇到胡兰成,她以为他是懂她的。她告诉他:“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不顾一切,毅然与他结为琴瑟之好。没有婚礼,只有一纸婚约:“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生,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婚后的胡兰成,却多次背叛。如果他真的爱她,懂她,又怎忍心一次次伤害她?

后来,她明白了,他无意给她岁月静好,他终究不是她的良人。痛定思痛,张爱玲给胡兰成寄去了分手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了,我亦是不看的了。”

自此一别,再无相见。爱的时候,一往情深,不顾世俗的批判。不爱了,就不要彼此伤害,决绝离开。

孤傲如张爱玲,她是做不到死缠烂打的。正如苏岑所言:“但凡死缠烂打的人,大都不是真的深爱你,那只是在跟自己赛跑。真正爱你的人,做不到死缠烂打。因为自尊不允许。爱就是把最好的一切给予对方,包括尊严。”

多少浅浅淡淡的转身,是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张爱玲说:“忘记一个人只需要两样东西,时间与新欢。”胡兰成选择了新欢,她选择了时间。

赖雅和张爱玲

03  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36岁的张爱玲辗转到美国,遇到了大自己29岁的赖雅。

两人自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相识后,便相见日欢,谈文学,谈文化,谈人生,谈阅历,越谈越投缘。到了5月初,简直到了难分难舍的程度……

张爱玲平生第一次觉得:“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了解我。”是的,要想获得张爱玲的爱,必须先懂她。

赖雅懂她,痴爱她。她和赖雅在一起,生活一度很拮据,但两个人却彼此懂得,彼此疼惜。

张爱玲的朋友炎樱,曾在文章里谈到赖雅对待张爱玲:“我从未见到一个人如此痴爱另一人。”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过十年光景,75岁的赖雅在多次中风之后去世。之后的三十多年,张爱玲再未他嫁,一直以赖雅夫人自居。

生前,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无法一起白头,所谓:“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于是,赖雅打趣说,没事,我们这辈子可以都活同样的岁数啊。只是一句玩笑话,却被张爱玲当了真。1995年9月,张爱玲被房东发现在公寓中去世,那一年她恰好也是75岁。

张爱玲和赖雅这份贫寒、病痛中始终坚守的忘年之恋,已经超越了世俗。或许,对于张爱玲来说,任何世俗的评判都将是肤浅的。世间真正的感情,从来都在世俗之外!

张爱玲曾在《半生缘》里说:“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也是她的爱情观。

张爱玲,褪去一身繁华。她最向往的只是一份能相伴左右,相知相守,相互懂得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无关年龄,无关相貌,无关钱财。

张爱玲与胡兰成

04 不爱是一生的遗憾,爱是一生的磨难

张爱玲的这一生,没有亲情的眷顾,只有爱情的盛开与凋谢。她与胡兰成的爱情,爱得深情决绝。她与赖雅的爱情,爱得洒脱纯粹。她不顾世俗的眼光,只为了自己的心而活。

我想起一句话:“所有的女人,终有栖息之地,不是他人,唯有自己。

张爱玲的爱情,有时在我们看来,太过任性。但是她说:“我不太依照别人的标准生活”。我想,这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她知道,人生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生命到了最后,一定是删繁就简,忠于自己的内心。

世间曾有张爱玲,世间唯有张爱玲。她爱得深情,纯粹,又决绝。她活得清冷,骄傲,孤寂,但很清醒。

有人说张爱玲的一生孤独而悲惨,但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敢爱敢恨,何尝不是另一种圆满?

你,是否也在等待一个懂你爱你的人呢?知你冷暖,懂你悲欢。两情相依,不离不弃。

如果遇到了,就好好珍惜吧。如果没有遇到,也不要丧气。好好爱自己,终有一人,会走遍千里山万里路,隔着红尘烟火,与你不期而遇。

遇见你,走进你的心里。那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只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到深处,是懂得。情到浓时,是眷恋。懂你,且深深爱着。恋你,且深深懂得。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简介:茶诗花(微信csh3150),安般兰若签约作者,郑州市作协会员。热爱文字的小女子一枚,写有温度有力量的文字。左手人间烟火,右手读书品茶。相信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终将相遇。 

声明:所有文章,皆为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任何媒体转载(转载请联系本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