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写的,它为迷途的青年找到归途,使我们在学习和生活途中不迷茫,知道自己的使命,让学生洗尽铅华,不荒废学业,不碌碌无为。
我影响最深的是谈读书和谈情理。
一、谈读书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充满着无形和有形的各种诱惑,学生按时上课,下课后按时写作业,其他的时间则变成娱乐时间和睡觉时间。
我们的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而更多青年沉迷游戏之中,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多拿出点时间,读读课外书,自己感兴趣的好书,对自己的修养也会得到提高。
同样关于读什么书的问题也来了,现在读书是很方便快捷的,手机在手随时随地地便可阅读,但现在充斥着是各种没有营养的书籍,就像野草般,嚼之有劲,而食之无味,更无法下咽,纯属浪费时间。
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应当慎加选择。
二、谈情理
“情"代表的是感情,”理“代表的是理智。每个人看待问题都不同。
有的人偏向于”情“,而有的人偏向于”理“,那么造成的结果也不同,我们看待事物绝不能极端的就以”情“的角度或以”理"的角度,我们应该两者兼备,“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
而感情则是调味剂,让生活变的更有趣,理智就像舵一样掌控着方向,防止我们迷失方向。所以在生活中不能完全凭情感去做事,一定要理智。
同时在理智的同时,不能失去热血,避免导致白白流失了机会。
一般来说,理性还往往被看作高级的能力,享有真理在握的荣誉。
而作为低级能力的情感则被看作对真理的干扰。因此,历来理性一直被视为学术研究的基础,而情感则最多只能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但是,做的最好的就是把情感和理智结合起来讲,结合使用往往比单个更有说服力,更有价值。所以,凡事都得做到两者兼备,不能偏重一方。
剩下的十封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样很重要。
我们不求完美,要做对自身有利的事,看对自身有利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