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正感兴趣的,是生命中,我为了找到自己所做的那些努力。---黑塞
这是最近看到的最有触动力量的一句话。像《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的话,“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见自己。
我所走过的接近20年的生命里,见到悲欢,见到离合,见到爱憎,所有的所有,并不泾渭分明。
在爱的面目下下包容了太多的自私、贪婪,同时干净和纯洁也穿行其中,在恨的皮囊下,又会洞见自卑、恐惧、阴暗,但同时,它的本源是爱。
它们相互撕扯,挑起我内心的争端,而我要做的,是和解。
我要硬着头皮迎头化解所有的争执与对峙,学会让内心尽量平和柔软。摔碎怀里的憧憬,打破原有的偏见,典当来一小点成长。这弥足珍贵,也无可取代。
文字和影视,就是给予我打破而又重塑的勇气的法宝。
19岁之前的我,只会在自习课上摘抄、写仿,任凭情绪被拉扯到舒服的角落,在作文里,拾人牙慧,文章被条条框框的挤得不成体统,在杂志上偶尔看到的佳文里,唤醒自己对于文字的悟力的一点点火花。
但那时,我是个戏痴,幻想自己能成为一名演员,演尽我内心所有的杀伐碰撞,迂回曲折,品味真善美,带给观众几缕春风,几点甘霖。
可我,有一个让我不喜欢却无法抛下的标签----乖。我承接着周围人期待的目光,学校,专业,规规矩矩。于是,习惯仿佛就成了一个舒服的错误。
可能就此与戏剧无缘,不如就放下。既来之,则安之,可我是一个没有了热爱就没有归属感的人,对于文字的喜欢可能早就蛰伏在我心里很久,灰头土脸的呆在角落里,终于让我发现了。
该是过早的体会生活的疾苦,过早的触碰人性的底线,在戏剧中饮食了饱满的情义,洞察人情,细致入微,祈盼光亮,灌满了我原始的表达欲。对于爱的执拗和对于光明的期盼构成了所谓的修复。
文字,是一种修复自我的很好的方式。
你看着一个个字看似天马行空的排列,但定睛一看,它的内核是如此的丰盛。有些你早就经历过并且有所触动的事情换到别人的笔下,你找到共鸣,于是顿悟,原来是这样。
那些看似细腻有力又内核丰富的文字像是一粒粒敏感又聪明的种子,落到你的心里,潜伏,生长,破土而出时给予你丰厚的力量。
比如,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战败于欧阳锋,但诚恳也潇洒的对欧阳锋说,现在他打不过,但是欧阳锋迟早有老去的时候,郭靖年轻,他可以年年练武,日日精进,早晚有一天会将他打败。
没有什么天赋,也没有什么资本,有的就是可能廉价的热爱与坚持,这是我开始写字以来对自己的承诺。
山本耀司说“自我这种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与很强的、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写文的过程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
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在写的时候会跳到纸上的,我的知识、思维体系并不系统,自相矛盾的思维常见,但当它在纸上的时候是清晰可见的,你能明明白白的知道,你的矛盾与疯狂,都是来自哪里。然后你敞开自己的心,看看,那是什么,然后勇敢面对。
然后去看见这个自己。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你看见了真正的自己,便会宽宥自己。
因为共同喜欢文字,也结识了几个好友,亲近或者生疏,但能感觉到的是他们见识丰富,内心平和,理性封闭而自我思考,有自己的小小宇宙永远庇佑着自己,怡然自足,怏然自乐,妙不可言。
也有一直关注的作家,自媒体的居多,个个观点鲜明,字字珠玑,措辞有风格。但近来关注也很喜欢的一个出色自媒体作家,愈发觉得其文风戾气太重,措辞难以入目。去某乎看了看,果然已经被黑化了很多。
大体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是,此人的初期作品,文风素朴,颇有深味,但越写越浮华,哗众取宠,满是戾气与怨气,一味营销,且文章自我矛盾,不成体统。深究起因,是本人本就对这个世界充满怨气。可文章偏偏能引起一群人称赞,这样的人,实在不适合在自媒体中硬灌鸡汤。
所以文字,是一个人对于生活悟力的最好见证。正如,我一直深信的,字如其人。
若你孤独又曲折,你的文字里肯定少不了肃萧的伤,甚至戾气堆积。若你开朗心怀阳光,那字字句句也会透明澄澈。
看《陆犯焉识》,就会知道严歌苓是怎样一位尤物作家。
字,不会骗人。
而于我,没有修复好自己以前,没有看见自己以前,绝不敢拿自己的一知半解藏在自媒体的旗号下虚与委蛇。
所以要写的东西,不能因为感情色彩而有所偏执,毕竟写作这件事,要靠初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