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读书笔记之一。
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有点莫名其妙,我们站在“有”的世界,试图理解“无”的问题,按照“有”的逻辑对“无”产生恐惧。这是看穿了时空的智者——爱因斯坦所说的。
爱因斯坦是极具想象力的天才,据吴军在《见识》中的介绍,爱因斯坦的智商并非那个时代里最高的,其大脑的重量甚至比普通人的还要轻,科学家们对其大脑研究了几十年,也没发现什么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异于常人的原因。
吴军认为,爱因斯坦的伟大可能与他的做事方法有关,爱因斯坦特别擅长提出问题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甚至是做白日梦,他的几个重大发现,都与他在头脑中所做的思想实验有关。因此,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是极为出色的。所以他才能说出那番话,才能跳出活着的“有”的世界,以“上帝视角”去审视未知的、死亡后的”无“的世界。
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我们不是上帝,我们只能看到活着的世界,死后的世界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和逻辑,我们不要做任何预设,承认自己的完全无知,并且意识到,死亡面前,所有人都是婴儿,都是零认知,周围人都跟我一样,没有正确的认知——一丁点都没有。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展开想象,但不要随波逐流,不必别人怎么想,你也完全认可。
谁知道死后的世界是否更好、更精彩呢?也许真如佛陀所说,人生才是苦海。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古代另一位超有想象力的智者——庄子是如何面对死亡的,他的妻子去世时,友人来探,他却鼓盆而歌,唱起了卡拉OK,庄子其实不是无情,他是从更大的时空观里看待生死,他认为人的生死,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是极为自然的事情,如果此时大哭,就是不懂这基本之道了。也许死是另一种生,是另一种开始,另一种如同春夏秋冬般的轮回……
就像庄子曾经说过的,夏虫未知冬冰,夏天的虫子活不过冬天,它的世界里只有夏天,无法理解冬天,但是,所有活得更久的生物,都知道春夏秋冬的更替,因此也不会为了夏天的结束而悲伤,因为我们都知道,夏天还会再来的,并非永久失去,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等待。
顺着这个思路再想一下,也许世间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失去,不管是你的爱情、事业还是任何其它曾经执着过的东西,你并未真正失去,只是错过了,只要你耐心等待,还会继续相遇的。
最后再来看看周国平的看法: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这也是吴军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