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是波利亚谈《教学的目标》。在这里波利亚谈论的主要是高中的数学教学目标。他认为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第一位应该是“教会思考”。这意味着数学教师不仅仅应该是传授知识,而且也应当去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应当强调运用的窍门、有益的心态、应有的思想习惯。这里的思想指的是解题,因此他认为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的思想不仅仅是纯“形式”的公理、定义和严格证明等,也应该有观察归纳抽象等极其重要的“非形式”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去教会证明,同时也教会猜测。
教会思考
前面讲了学习的三个原则,即主动学习、最佳动机、阶段序进原则。
这些学习的原则同时也是教学的原则,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原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主动学习的原则,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尽可能多地使用苏格拉底的对话形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主动地去明确表述问题。“事实上,在科学家的工作中,去明确表述出一个问题也许是发现的最主要的一个部分。问题的求解比起问题的明确表述来,就常常不需要那么多的见识和独创了。因此,让学生在表述工作中分担一部分,你就不仅能推动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而且也教给了他们一个应有的思维方式。”
更多地让学生去表述问题,通过对话的形式加以引导
最佳动机原则,教师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推销员,把某些数学知识推销给年轻人(主播意识,哈哈)。因此呢,他的责任就是使他的学生确信数学是有趣的,使他们感到刚刚讨论的那个问题是有趣的,让他做的那些题是值得他努力去做的。让学生保持对所做工作的兴趣。
阶段序进原则,课本中常规的习题只是提供了对孤立法则的应用练习,要注意探索阶段和同化阶段也同样重要。这两个阶段都是寻求手头上的问题与周围世界和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假如你准备拿到班上讨论的题目是合适的,那么不妨让你的学生预先做一些探索工作,这可以提高他们正式解题的兴趣。此外保留一点时间对已完成的解进行一些回顾性的总结讨论,这对后来的题目的求解将是有好处的。
比如今天给学生讲借助一线三等角的模型在坐标系中求点的坐标,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探讨,由教师给定图形、坐标,到学生自己出题,以及加入限时训练统计哪个小组答对人数最多,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式。习题讲解完后,引导学生回顾题目特征,归纳解法等等,也是同化的过程。
以上是今天阅读的收获,希望这周抽时间把这本书看完。
九月适应,十月耕耘,又想到了这句话。今天一天都很有干劲。做了霖、欢、妈三个人的打卡表,坚持吧。晚上回来又把房间打扫了一遍,心情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