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不产生社会价值的所谓’天性’,都是确确实实没有价值的”
听起来是不是好残酷[骷髅][衰]
——这不是我的观点,这是资本主义的强盗逻辑…
作为个体,作为父母,遇到的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是否适应资本主义强盗逻辑的问题。
社会需要“社会化”的人,资本主义需要“资本主义社会化”的人,教育的过程就是为了孩子“社会化”,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劳动力的再生产。
我们做的是一样的事:教育孩子,让ta“社会化”,让ta在未来的世界,能成为一个为资本主义做更多贡献的“劳动力”(你贡献的劳动力越有价值,才能获得越高的劳动报酬)。
如果说我什么不同,那就是劳动量会有不同。但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因为资本主义的强盗逻辑,讲究的是“效率”,就像不允许不符合“社会价值”的“天性”一样,在对“劳动力的再生产”的这条流水线上,如果你的效率低于其他人,就会有很强的压迫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单单是在孩子“社会化”这件事的劳动量的不同,都能形成了一条鄙视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