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旅居海外的我们究竟为了什么

 

在阿联酋第四个年头了,从带着从北京出走的那份情怀和不舍来到了这片看似荒芜却繁华的沙漠。

  因为从事的是和文化传承相关的产业,国内好友一度的试图说服我再次出走这片所谓的文化沙漠。

  其实阿联酋并非是文化沙漠,游牧民族的迁徙,伊斯兰文化的浸染,阿拉伯民族的传承。新时代的包容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却又旗帜鲜明的保存着传统的伊斯兰文明。这个地方有着他独特的魅力,夜深时热闹喧腾着展示着来自宗教的保守以及来自信仰的包容。

  在很多将孩子带到海外读书的人眼里,英美制教育能够给孩子更好的平台和系统的学习理念。

  最初的时候,我也想将白姑娘送到英制的学校,毕竟在阿联酋,英制学校的前景非常不错。学习体制也更适合中国孩子。

  后来因为年龄的原因,我们只能就近选择一个能够接纳她作为大龄幼儿班的当地私立学校。

  而这个学校最为吸引我的是他们提供阿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并且同学大部分是当地人。有着当地人的信仰课程和民俗课程。

  这是其他一些英美制学校可能并不具备的。当然,在计算机编程和更多元的课程面前,这个学校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合时宜的短板。

  正如一位朋友所说,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十年,二十年,却始终难以融入到当地人的圈子里。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还在自己的世界里停留着,并未真正的去探究这片土地上原本生存着的,古老的阿拉伯世界。

  那我们究竟将孩子带到这个所谓的外面的世界看什么呢?看自己吗?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最初,中国的孩子们在国际学校中面临最多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的语言上的霸凌。

被欧美孩子以“中国病毒”来命名的中国孩子,是这个时期新型的种族歧视的替罪羊。

  家长们有着急的,慌乱的,气愤的。

  鲜少有人能够冷静下来,细细掂量这件事情所能够带给这一批孩子们的成长。

  背井离乡,势必要面对外面世界的一切未知。其实遑论是我们的孩子,就连我们这看似是心智健全,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成年人,初来乍到时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骗局和伤害。就连我们也要面临疫情最初该如何与外国人解释,中国人民为这个来历不明的病毒所付出的和承担的一切。

  看世界,这就是世界。由各色的人群,利益,私欲组成。

  这个世界外表看似华丽美好,但是不可置否的夹杂着许许多多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丑陋和真实。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能想象到的单纯和善良,但是生而为人的私欲之下,也有我们所未见的恶。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再那么小的孩子的群体中都会有种族歧视,民族歧视。

  而当我们认为,我们呵护着的孩子,温室花朵一般,并不具备与这个世界真实一面厮杀时。他们其实已经坚硬了外壳,强大着内心,暗自里与这个世界真实的那一面对峙着。

  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在海外长大,而不愿意将她投入到国内粉饰太平的岁月静好里。

  你在山中,山中花美,山中木秀,山中万物有灵。

  但是你却未见大海,未见海浪激打礁石,那波涛汹涌的壮阔。

  你在海边,海水瑰丽,海浪翻腾,时而温柔,时而残虐。

  但是你却未见湖面平静,莲叶相依,鱼戏其间。

  见世界,就是你要从山中走出,步入大海,而你又要离开海边,走近湖泊。

  看这个世界的惊涛骇浪,看这个世界的岁月静好。承受的住,体验过这个世界的慌张无措,也能在粉饰太平的岁月静好里看细水长流。

  我对我的白姑娘,没有太多的期许。

  或许她有着先天的优势,有着这样的父亲。给她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她的父亲也对她有着传承的期许。

  但是,总有一天,父母会离去,父母的光环和那些因为成年人之间的交际给她带来的便利也会离去。

  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又是她必修的课程。

  看世界之前,看清自己,才能更清晰透亮的看清楚这个世界。

  五岁的白姑娘就需要面对白师父的女儿和白姑娘本人这样的身份区别。就需要面对白师父女儿可能带来的便利,而她仅作为白姑娘本人所能拥有的社交。

  这也是我选择一个当地学校的原因。

  在这个学校里,没有白师父的女儿,只有白姑娘本人。她要自行的去面对她自己的社交。

  而在我们熟悉的中国人的圈子,特别是她爸爸的徒弟和学生的圈子里,她有着白师父女儿的身份和社交。

  这样复杂的社交关系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所没有的,大多数孩子的社交关系和群体都相当的单一。

  我和白先生对她没有寄托,凡事都希望她能够自己选择。做出了选择,还得自己能够承担。

  可能许多人看到的世界美好异常,岁月静好。而我能看到的是,再过十年,我们将不具备左右你人生的能力和角色。你会通过各种途径来选择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自己想要的一切。

  而我们作为陪伴者,只能让你从小就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并且自己能够学会去承担自己的选择。

  这个世界对任何一个人。

  成年人也好,少年人也好,哪怕是稚子幼童。

  都一样的残酷且温柔。

  我们能够见到人性的温柔,也必须能够见到人性的丑陋。

  成长的过程之所以过于疼痛,就是因为我们年幼事被灌输了太多的美好和瑰丽。

  人性的丑陋和自私成了一种不可饶恕。

  但是私欲,贪婪,丑陋一直就在我们的人性中和美好,善良,包容共存着。

背井离乡的我们,看似只是在外寻找经济的生机,寻找出路。怎知就不是在寻找灵魂的新生和出路呢?

  我们走出家门,走出国门。看到之前粉饰太平之下,家国之外的坎坷和不平,看到国门之外的种种人性的不堪,以及在这种不堪中挣扎着升华的美好。

  在重重欺骗和压榨之下,又在异国他乡遇到那饱满的善良和开导。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见世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襁褓之中,极致的安全之后,我们又能得到怎样的成长。

  颠沛流离的外乡人,陌生的土地,语言,环境之下。我们又有怎样的收获。

  一叶以障目,以心观世界。

  见自己,世界在你心中。

  见众生,世界在你眼中。

  见世界,世界在“人心”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