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指导写作的书,知道了不少方法。虽然自己也知道还停留在“知”的阶段,远未成为自己的技能,心中总不免有些跃跃欲试,准备随时开始大干一场,经过一番试炼,从此写出绝世好文如探囊取物。好似从前看武侠小说,看主角得了武功秘笈,武力值就此坐了电梯,招招制敌于无形。不免心头痒难搔,恨不能自己就替主角出手,把那些个作了大死不开眼的小怪砍死十七八遍。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我打开电脑试图按照书上所说按图索骥时,面对着电脑屏幕能做的只有怔怔发呆,怎么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啊?我考,中邪了,能往耳朵里挤点开塞露么?
等等,我想想问题在哪儿?这两天看这几本书之前我是怎么写的?那时候怎么写个一两千字轻轻松松的?
可不是轻松,那时是用手机语音输入写的啊。往床上一躺,被子蒙头,开始胡思乱想,想到什么对手机一说就行,看着文档里的字数统计噌噌的往上长,总能生出一种“我是大文豪”的错觉来。思路活跃的时候,感觉嘴都来不及说。而且思路不但活跃,还跳跃,跳得我在后期改稿的时候不得不把跳空的逻辑一一填补才能成为通顺的文字。
两厢一对比,我开始明白了。正是那些指导写作的条条框框框住了我的思路。任你孙大圣上下窜腾,我自有如来五指山哐哧罩住。仔细琢磨一下自己思维状态,原来想要应用那些学来的方法的时候,理性思维居多,方向是向心约束性的;而自己原来胡思乱想随手记的时候,思路完全开放,感性思维占优势。
最要紧的,一旦开始要想着用什么方法,就分了心,写作思路就此断开。再加上年届不惑,短期记忆力衰退得厉害,刚才想到哪儿了死活就是想不起来,耳朵抓破,腮帮子挠红了也不管用。我了个去,这写点东西就是一个走钢丝的活儿,刚想着在钢丝上玩点花活儿,就摔个四仰八叉。没办法,学艺不精,那就想想办法找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吧。
我猜想,处于发散的思维状态时,思路是完全自由的,而且心无旁骛,大脑的逻辑电路和记忆数据库能够火力全开,针对一个事情的想法自然源源不断冒出来。这为写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更多的观点、更多的语言素材。而应用各种所谓写作的方法,就是对思维的一种约束,一种规范。它的作用更像是把胡乱生长的树木,通过各式各样的长短家伙变成可用于搭建房屋的大小木材。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在还没有足够的素材的时候就开始约束性思维,只会落入一个字也憋不出来的境况。因此,不是书上的写作方法不好,而是应用时机不对。
所以,我猜想适合我的写作方式可能就是这样——写初稿的时候使用语音输入法,完全放手,信马由缰,天马行空,想什么记什么,先把想到的东西记下来再说。反正现在科学昌明,技术发达,手机能做到事神奇之至。语音输入这种东西,在我小时候那是科幻小说的题材。有这样神奇的法宝不用岂不可惜。况且语音记录的文字得来容易,easy come easy go,改稿阶段删起来也毫不心痛。
到了改稿的阶段,再对照书上的方法,对语音记录下的初稿进行布局篇章,改写句式,细择用词。看看能不能把武功秘笈用上一两条,长进一下水平。
这是我的猜想,还未实验过。准备后续就这样先试一段时间看看。
每天千字文,每天有所得。预祝自己学习写作有成!
201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