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古时的炼金术

  化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画的学科,现在的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化学。然而,在我们身边却处处有化学,例如,用白醋除去水垢,病人的胃酸过多,有反胃的时候,可以吃小苏打片,能有效的中和胃酸,消除去反胃的症状。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很多都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例如,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汞;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作导线的一般是铜;铬的硬度大,耐腐蚀,水龙头表面镀的金属一般是铬;铁具有导热性,炒菜的锅一般是铁.钨的熔点最高,灯泡的灯丝是钨;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金属材料是怎么制成的呢?

那便要追踪到化学古时的炼金术了。

  在阿拉伯,印度,中国,欧洲这四个国家中,我认为中国的炼金术最值得一提。

  中国在汉朝就已经大量加工铸铁了,早在西方应用铸铁以前,中国已经用铸铁制造许多东西了,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中国古时提炼水银的方法:古人制造水银一般制法就两种:其一在封口的容器中加入朱砂和碳酸钠,也就是碱烧灼,通过管路将汞蒸汽导入到水箱中冷却凝固,可以得到金属汞。其二是直接在开口的容器中灼烧朱砂,得到金属汞。这种方法危险性很大,容易中毒。

  然而,欧洲的阿尔贝图斯看出炼金术是一种伪科学,但罗吉尔培根相信炼金术。由于阿尔贝吐司对炼金术进行批判之后,经院学者对此失去兴趣,于是炼金术主要靠那些浪迹欧洲寻找富有的保护者的术士和炼金家去培植和发展了。

炼金术士艺术(下图)和文学中爱用的形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炼金术士设想的蜕变的实验有:在空气中焙烧贱金属矿石——方铅矿,铅生成时有强烈的硫磺气味,把铅在灰皿和骨灰造的盘子中加热,铅烧掉,以后可得到一点银,如把黄铁矿与铅共熔,铅用灰皿烧掉以后剩下微量的黄金,自然这里的银合金原来就存在于矿石中。把钢刀片浸在蓝矾溶液中,显然逐渐变为铜。

  古代印度医学著作有:鲍威手稿,归诸阇罗迦和妙闻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有金属化合物的描述:鲍威手稿及阇罗迦著作中提到过一次水银,妙闻的著作中提到过两次。印度生产优质铁著名的德里铁柱,重6.5吨,由锻铁造成建造于公元415年。

  在阿拉伯的统治下,希腊,叙利亚和波斯的学者都把希腊的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书籍包括哲学著作和医学著作,但也有炼金术的著作。

  发展阿拉伯化学的学者主要是贾比尔伊本海扬。贾比尔和阿尔拉齐倡导一种新的化学学说,这个学说的萌芽在亚里士多德的《气象学》中就有了,那就是:金属由水银和硫黄组成,并在地中由它们生成。

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的知识可能通过哈兰直接传给阿拉伯人,并且并入阿拉伯的炼金术中。

化学古时的炼金术丰富多彩,它不仅使时代进步,也让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有趣。

——本文所有资料和些许文字出自《化学简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哼着五月天的《温柔》, 走到南北大街的尽头。 看见深邃浩瀚的宇宙, 想起黑色明亮的眼眸。 风吹拂着缠绕在颈后, 好...
    这里是月亮先生阅读 221评论 2 2
  • 今天是周末,又正好是母亲节。我坐锅熬上粥,准备和妻子出去散步,遛布丁,然后买点早点。 当提着包子回到家里,我发现出...
    hddongjg阅读 184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