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北京五环路刚建成通车,我就在五环边上一个学校过着无望岁月——不对,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享受包吃包住、坚持学习跑步,每月津贴从110涨到了130(元),居然够用……
2003年,许巍一共只出了3张专辑——《在别处》、《那一年》、《时光•漫步》,这是我们暗夜里的陪伴,另外还有伍洲同的《北京不眠夜》,至于汪峰……嗯,其实我当时更喜欢《鲍家街43号》……
今天,我真想回到14年前,去跟那个假模假样的伪文艺青年聊聊,因为,那一年北京的房价是……
总有一种音乐精神在浮华世间恒久不变,总有万千音乐脉络在历尽磨难后洞悉改变,总有一种声音脱离世俗铅华纯净感动。从《在别处》到《那一年》到《时光&漫步》;从黑暗、忧伤、绝望、孤独、茫然、等待到阳光、灿烂、理想、希望、欢乐;从“漂泊的秋天”到“天鹅之旅”的春天。我从他那得到的是岁月的历练、思索,生活的激情、感悟——真诚且感动。
他就是许巍,一个对音乐充满无限忠诚、一个为了理想放弃高考、揣着一把吉他流浪天涯的男人。正是在十多岁就走出了那个“多少次的雨水也没能冲掉它那沉重忧伤;风吹过的时候也没没能吹走它太厚的灰尘”的城市——西安,也正是无数次的随团走穴演出、多年的漂泊磨练,才给了他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进而也才有了他音乐中无尽的忧伤、绝望与孤独。可以说,许巍的音乐,便是对生活的感受。
我认识并理解他却在很久以后,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但一旦进入他的世界,便是不可抑止的沉醉。每次听许巍时,就有流泪的冲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同我一样,在听到“我是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你是茫茫人海之中我的女人”;在脑海中浮现出“夕阳下面容娇艳、衣裙漫飞”的“独自守候默默等待”的画面时;或是在体会到——以你“狂野之心”感知她“破碎之心”时,会流下愧疚的泪水。
我听过也正听着太多歌手的歌,在市场的趋使下他们唱的浮躁,而我也听的浮躁,尤其不愿听到那些染尽铅华的呢喃歌词。我知道有一定的经历以及在一定的感情氛围下听到适当的流行是真能找到感觉的,但在许巍这里,在怀着任何一种情愫下来到这里,都能得到安慰:让狂乱之心归于平静;让莫名忧伤渐渐淡去,让无尽孤独找到出口。我喜欢在听许巍时说出歌词,自然地倾诉出来,就像和朋友交谈一样,会感到,惊喜的感到,与听是那样的合拍,于是明白,他的音乐,就是在诉说,不加掩饰不加修辞,平静地淡淡地在耳边倾诉着。于是也明白,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真情仍是最重要的和必需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改变精神日益苍白与情感渐趋平乏的现实。
但我要强调,许巍的音乐中并不缺乏技术,反而是有着真诚情感与自然高超技术的完美结合。好听,是我们对音乐的标准之一,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标准了,而许巍音乐中的旋律除了是真情流露外也非常动听、非常耐听,即便是他内心中痛苦挣扎的东西,在他看不到光明前路的时候,音乐也是以美的旋律展现出来的,丝毫没有讳莫如深的艰涩感。这让我想起了贝多芬,在痛苦与反抗中写出来的音乐充满着旋律感,好像这就是天生的一样。在配器方面,许巍的每一首歌中,吉他的确是最主要的,也正是用这把吉他,许巍弹拨出了他心中的无限情感,吉他也用它那与生俱来的质朴与简单,表达出了复杂的、明亮或是忧伤的思想。但却不仅仅是吉他,《闪亮的瞬间》中键盘与小提琴此起彼伏,键盘急速滑行的明亮与小提琴优美悠扬的深邃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境。在《礼物》中前奏木吉他的颤音清晰而明亮,似乎能看到弦颤动引起的光晕,特别是在间奏过门中出现的田园牧歌似的笛音,一种分享、相伴的温馨之感油然而生。而关于和声的运用,《完美生活》简直是典范,虽然是比较简单的吉他弹拨,但却也正体现了简单的力量,完美的和声衬着清晰的吉他,让许巍纯净的声音得到了最没有蒙蔽的展现。以至于我的很多同学视《完美生活》为许巍最好听的歌。还有很多很多¨¨¨
许巍唱的是摇滚,这一点可能被他干净且平静的声音所“蒙蔽”的听者忽略,但实际上,他的歌词、他的心声,是以呐喊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就像贝多芬那扣击命运之门的音符,是“非如此不可”的呼喊。但为何却听来如吟唱一般呢?因为太浓烈的情感,因为那区别于浮躁的纯净声音,我想。
在这个秋天,在许巍最动情的秋天,我说出我对他的感激,但愿他的歌能继续伴我度过我难捱的秋天,这是我最怕的季节,因为,一切,似乎都在这时发生。
突然感到,秋天已快去了,北方的冬天来了,而《故乡》的春天,已不太远。
2003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