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 日本东野圭吾
第一章 回答在牛奶箱里
幸平、翔太、敦也三个小偷躲藏在浪矢杂货店,一家专门为人们咨询烦恼的杂货店。而这家杂货店却有着一种特异功能,在这间房子里面是与过去相连的,咨询的人是来自过去的时代。
于是就有了一个叫月兔的女运动员,忧心于她男朋友的病与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之间。
而处于现在的幸平、翔太和敦也,深知1980年那场奥运会由于政治上的缘由,日本跟随美国抵制了。所以,他们极力想劝说月兔放弃奥运会,回到男朋友身边陪伴他到最后一刻。
有时候向别人咨询一件事,是因为自己心中已有答案,不过是借别人之手反观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关于月兔与他的男朋友
最后,月兔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信念努力训练,想要完成男朋友和她共同的梦想。(前面忘了讲,她男朋友也是一名运动员。)
其实最有价值的事,在一起的两个人有着同样的梦想。就算有一个人做不到,另一方也仍然支持和鼓励对方。这个梦想,是带着对方的期待和纯粹的愿望而努力拼搏,有为你而骄傲为你而不愿让你放弃梦想的感觉,有一种“谢谢你带给我的梦想”那一种合为一体的心情。
第二章 深夜的口琴声
第二个故事,没想到是以这样的结局结尾的。
“你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绝不是白白付出。
我相信,将会有人因为你的歌而得到救赎。你创作的音乐也必将流传下去。”
所以,他在孤儿院的演出启迪了一位绝代的天才女歌手,而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她弟弟的生命。那位女歌手在每场演奏会的最后都会唱《重生》,以怀念松冈克郎。这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在音乐这条路上留下一点痕迹吧……
第三章 在思域车上等到天亮
第三个故事
浪矢爷爷对每一封咨询信的回答,都是经过自己认真的考虑,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当他想到,自己对咨询者提出的每一个建议也许会产生一些对咨询者的人生不好的变化,就不由得眉头深锁。
我想,要是每个人在倾听别人的烦恼,都可以去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多思考每一种解决方法可能会被当事人造成的影响,多一些责任感,而不会只是随便提一提意见敷衍对方。这样的话,也许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到对方了吧。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没有经历过的东西,然后随意给别人指指点点,大概就是一种草率而又不负责任的所谓“帮助者”的姿态吧。
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这部分里面有一封信是绿河的女儿写给浪矢杂货店的,嗯,很感动。
这世上,每一个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感恩的传递,就像故事2中那对姐弟给绿河女儿的启示一样,在感恩中尊重生命、体验爱,不再觉得自己是个无人疼爱的孤儿,而是母亲用生命去守护的孩子。
(注:看似散乱的章节,其实每一部分都是有联系的,每一部分都是一条线进而串起整本书的脉络。第三个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浪矢杂货店与第一章衔接起来,连接过去与未来。)
第四章 听着披头士默祷
一位迷恋披头士的少年,由于父母欠下一堆债而决定趁夜潜逃而感到不安,他在为是否应该和父母一起离开而犹豫不绝。
当然,在此之前他过的生活相当滋润,只是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父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在犹豫迷茫之际,他选择给浪矢爷爷写信✉️咨询,无疑浪矢爷爷告诫他,父母是因为不得已没有选择才决定逃避,让他跟父母一起走。
信里面是这样说的:
“关于家人,我的基本看法是:除了积极向上的旅行✈️,家人应该尽可能在一起。因为反感、厌倦等理由而离开,不是家人应有的姿态。”
而其实,他在潜逃的半路出逃了。自从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以一技之长(木雕)谋生,他觉得当初没有听从浪矢爷爷的意见是正确的。
正确与否这件事,未必有答案。后来他回到小镇上的一间酒吧,得知当初他的父母自杀了……留下了遗书,遗书上面写着父亲杀了妻子和儿子,然后父亲自己也自杀了。
好吧,故事到这里。最后是用父母的牺牲换来他平静的一生,因为不会有其他人知道过去了。
第一次看《顺其自然》时,他有种被背叛的感觉。“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早已破裂。”
几十年过后重看,他深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何等脆弱。
是因为心境的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