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史阅世六十年》01

暑假的时候某好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当时下载到了能用于kindle阅读的电子版文献,遗憾的是电子版的内容错误太多,甚至影响阅读,无奈作罢。至开学伊始,便去图书馆寻得该书。

由于暑假期间忙于家中琐事,也没有太多精力去静下心来阅读,这几日读书的时候发现虽然对未知领域有着强烈渴望,但回想阅读的时候常常停留在过目,而并没有做到留心,对知识的记忆也不追求精确,只是朦朦胧胧而已。或许是对自己的记忆力有着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确信,更多的可能还是自己某种无知的体现吧。

读到何炳棣关于每件事细节方面的回顾,就钦佩不已。然后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稍微做点什么,也能如他那般的保持学识上的广博和精确。为了保持这种精确度,随手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我觉得,大量阅读本身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但更为重要的是读完以后自己的及时输出,这也算是对自己应尽的道义上的责任吧。读著作是为了了解他人的思想,但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思想。很多时候,如何表达其实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拥有可供表达的想法。

文字确实能帮助自己很多,有时候翻起以前写过的文字,甚至会觉得万分惭愧,不过倒也希望在审视以前的思想的时候能让自己惭愧些,这样才能说明如今的我相比于过去的我,还是取得了些许的进步。更多的时候在想,能保持点奋进的状态还真得益于前人文字的鞭策和鼓舞,看看他们的严谨程度和求知热忱,相比之下就有巨大的反差了。

文化或者精神的传承应该就在这密密麻麻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埋藏,唯有持之以恒的不懈开掘,才有新发现的可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又是特别的一天,又多了几个新朋友。 这里就是就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每个人都会对你微笑,你总是被一群人温暖。有些人见你...
    长亭微雨阅读 1,526评论 0 0
  • 今天放学后,我想去凤凰公园滑冰,但是妈妈工作了一天很累,所以我不去了!妈妈夸我长大懂事了!
    可爱的浩浩阅读 1,193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