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若谷
01
囚牢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这本书中,作者有这样一段描述:
1999年,父亲送我去美国留学时鼓励我说:“作家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你就是去了监狱,也能在监狱里写呢!”
我没有坐过监狱。我们大部分人这辈子都不会去有形的监狱服刑,但却在无形的“监狱”中坐了很久还不自知。
这里“无形的监狱”,指的是我们心灵的牢笼。
每一个人,去找一个适合独处的地方,放下一切的负担、停下一切工作、撇下一切应酬,然后,扪心自问一下:你自由吗?你的内心,是自由的吗?
我想,你的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你是被囚禁的鸟,已经忘了天有多高。

02
我们的生活从来就是被设计好的。
回想一下,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学习是不是按照说明书般的SOP(标准操作流程)来进行的?我们每个学生,就像是麦当劳工作间做出来的汉堡一样,被同一个标准塑造着,最终成为考试的机器。
我们是四肢被绑定了绳线的木偶,老师、家长掌握着另一端的操纵杆。
从小,我们从没思考过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只是敷衍的迎合家长、同学、老师,迎合这个教育体制。心灵,被困的死死的,渐渐的失去自我,唯唯诺诺。时间久了,也就得过且过,一切,也都理所应当了。
寒窗数载,终于毕业了,进入了社会。新的规则早就在那里等着我们了。
“到了单位少说话多干活呀。”
“记住,领导的话永远是对的。”
“不要得罪你的上司。”
“过年过节多和领导走动走动嘛。”
这些真理让我们继续成为一个附和者,一个跟随者,一个执行者,一个演员。于是经过多年的打磨,我们变得又厚又黑。在各种掩饰、浮夸、卖弄和算计里,我们那颗原始的、单纯的、渴望自由的本心,被埋没的越来越深,她被埋没的喘不过气,直至凋亡。
然而这一路,我们有没有试图自问过:这真的是我们原本想要的吗?我们的心,真的自由过吗?

03
你有多久,都没有感动过了?
无论电影里的一个情节,书中的一段文字,还是身边人们的一些遭遇,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或许只会是刹那间,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触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个地方,使我们感动。
这感动像一股难以言表的洪流,瞬间从内心的深层次迸发出来,美妙而质朴。
不善于感动的人是可耻的;
不屑于感动的人是可怜的;
不惜于感动的人是可悲的。
这样的人,将失去心灵的自由。似行尸走肉一般,机械的过活。即使他登上权力的巅峰,即使他获得无尽的财富,他也不会快乐。他只是活在框架中,活在程序里,失去了,那颗善感之心。迷失在了,世俗的轮回里。

04
让心灵去感受一次自由洪流的浸洗吧。
之前有一个布袋和尚的故事,布袋和尚带一个大布袋出去化缘,每次都满载而归,收获颇丰,于是他嫌一个布袋不够,就又带上一个。
这一天,他又是收获满满,背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布袋往回走,可布袋太重,没走几步就背不动了。
于是,他坐在大树下休息。不久,他睡着了。睡着睡着,忽听耳旁有人说:“左边一个布袋,右边一个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
接着,布袋和尚就醒了。醒来后,他细细回味那句话:是呀,我左边一个布袋,右边一个布袋,没走几步就累得不行了,如果把布袋放下,那不是很轻松吗?于是,他放下了两个布袋,当下顿悟了。
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被各自的布袋,压的喘不过气来呢?何不把布袋放下呢?哪怕是一瞬间,不也是好的吗?
卸下伪装,摘下面具。或者找你的爱人,或者找你的朋友,或者找你的兄弟、闺蜜,哪怕是找一支笔,一个日记本,把你的烦恼、委屈、不安、恐惧、担忧和焦虑全部倾诉出来,把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个本真唤醒,展现出最原始、最无知,最纯净的那个自我。也给心灵,一次最自由的洗礼吧。
冲破束缚和枷锁,飞出囚笼,飞向内心世界那最最广袤的自由之地,寻找那独属于你的宝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