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原生家庭

看见改变得以开始

          在我成为妈妈之前,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妈妈,一个【好妈妈】。

        只是在成为妈妈之后我发现当【妈妈】可是不简单的事儿,【好妈妈】更是不简单中的“王者“。

      在孩子2岁之前,我是本能的在养育着自己的孩子。等孩子进入3岁以后,我发现要胜任妈妈这样一个角色靠本能根本无济于事,然后开始各种自学,从儿童医院公众号到社区去免费沙龙,最后到各种育儿社群,付费课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果然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现实与理想就像原片和滤镜片

        从0岁的屎尿屁到20多岁的求学、工作、人生规划乃至找对象。都能看到父母们对孩子那种满满的期待和关爱。

        面对一个和我们有着血缘关系,叫我们爸妈的那个生命的奇迹,无论他们在那个阶段,是什么样子,父母们都出于本能的无条件的爱着这个生命的个体。

宇宙赐予的礼物好好收藏

《红楼梦》中有句话“赤条条来去,了无牵挂。”

        但我们作为宇宙的奇迹,从两个细胞相遇开始,我们就注定了被人牵挂和被人呵护着。我们每个人从生命的萌芽之初就已经被关注和倍关爱着。妈妈的十月怀胎、在产房以命换命的生产。默不作声的爸爸从知道你的那一刻开始,他们更加勤奋赚钱养家,他们更加早出晚归为你准备所有迎接你降临的必备、不必备的零零总总。

        随着你的降生,随着你的越来越独立,父母本能的爱已经不能在满足你的成长需求,他们开始学习,学习如何更快速的完成手上的事这样可以多陪你玩一会儿,学习如何面对你成长的种种突发状况。这就是我们所有的源头——所谓的【原生家庭】

   

“爱”的始端

  只是我们的父母那个年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读那么多的书,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可以通过互联网,链接五湖四海的各种能量场的家长朋友。他们那个年代有的正常的思维是,“该如何成功的存活下去”。

          “活下去”是我们父母那个年代的主旋律,就像当今的我们,全民终生学习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何为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词是我从一个心理学公众号里了解到的。

        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我们每个人原来出生和成长的家。

        【家】从功能上来理解:就是为我们遮风避雨,庇护我们,让成长的一个地方。规范我们行为,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地方。

生命的始端

          就像一棵树,从一开始它并不是一棵树,而是一颗种子。

在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长大,之前一定会有一层壳包裹着这颗种子。在这颗种子没有生发之前,这层壳是保护它的重要屏障。可是如果这颗种子到了发芽的季节,因为壳太厚,或者这颗种子的胚胎动力不够、获得的养分不足、或者懒得破壳,那么这颗种子就终其一生只能是一颗种子。

          我们就是那【颗种子】,而我们的【家】就是包裹着我们的那一层壳。

【关于无意识的重复是怎么回事?】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中国内地心理学的发展和的逐渐普及【原生家庭】逐步走向公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当代年轻父母的父母所认识。

        通过【原生家庭】这个词,我们了解到我们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我们的脾气,我们处理和对待问题的一些模式会继承原生家庭中父亲、母亲或者双方甚至爷爷、外公辈乃至更远的没有见过的先辈的一些行为。这里面有些行为可以说是家族史(代际传承),有些就是【原生家庭】的模式重复。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长辈们的言行举止,父母们的交流语言,就像一帧一帧的画面,被我们的眼睛直接拍摄下来,保留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不止是出生以后,在出生以前胚胎在母体中发育,胎儿会通过妈妈的情绪,直接将感知到的这些情绪储存在这个生命的潜意识的最深地方)如果我们没有了解过心理学,没有接触过【原生家庭】这样的词汇,当我们无意识的重复着当年长辈们的言行时,事后我们会觉得莫名其妙,会认为无厘头。

       

教育不是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当我们开始有了‘了解,有了觉知,去追根溯源时,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这些行为模式会在家族中的某位成员身上相应照。血缘关系越近的行为模仿度越高(领养和寄养的需要额外讲解,但也不完全排除,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因链中有相关说明)。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些表层的理解后,当我们的一些行为在得到【原生家庭】这四个字的映照后,我们会说,我就曾经就是被这样被对待的,所以我才这样对待我的孩子(特别是不好的一面被映照,这样的定论好像就更加的被得以证明)。

      例如:我打孩子,是因为我爸妈也打我;我发脾气是因为我爸妈也冲我吼;我啰啰嗦嗦,因为我爸妈总总是叨叨我呀……

      我的这些行为,都是因为我有XXX样的【原生家庭】! 我很不能接受,但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出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呢!

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父母的错


          【凡是都是铜板的两面】


那么这里需要大家暂停一下,让自己思考一下——【原生家庭】只给了我们打骂、啰嗦和指责吗?!

心理学家荣格说:当潜意识没有进入意识,这就是命运。

当下网络心灵鸡汤也说:【20岁之前生活得不如意,我们可以怪父母,是他们让我们过得不如意的;但20岁以后的人生依旧不如意,我们要责备的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人们习惯性的“严于待人,宽于待己”,毕竟指责别人的过错总是比承认自己的“不行”要来得更加轻松且心安理得。

        在很多人责怪原生家庭的那层壳,太过于厚重的时候。有没有人思考过,那颗不愿意发芽的种子,其实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呢?

          人们一边享受着【原生家庭】这个词提供给自己的懈于改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安全感,一边大言不惭的指责着,都是【原生家庭】的错!是它给我造成的这些伤害,是它让我、甚至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伴侣…变成了今天这样。

        【原生家庭】确实曾经给我们一些伤,但这些伤也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比如:

因为曾经不小心犯错父母打骂我、指责我,让我学会了做事情更加严谨、仔细、认真。

因为父母曾今因为忙于生计,又或者因为家里兄妹众多,他们忽视我、冷落我、甚至将我送了出去,可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成为了更加独立和坚强的自己。

因为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他们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只有让人烦不甚烦的啰嗦和唠叨,可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啰嗦和唠叨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也了解了很多的人生哲理。

……

还有很多很多类似这样铜板的两面。


      【原生家庭】并不是一个魔咒,它更像是一个爱的摇篮,只是因为在我们父母亲的那个年代,他们的父母给他们的爱就是这样的。

          我们的父母那么的淳朴和可爱,他们将获得的所有的东西,毫无保留的、未经过滤的,爱意满满又诚意满满的双手奉送给我们。

          尽管这样的爱有些裹挟,尽管这样的“爱”有很多磨脚的沙砾和带刺的荆棘。我们也确实因为这些沙砾双脚起泡,因为这些荆棘伤痕累累……

        但是我们在这前行的路上获得了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和坚毅的品格。

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就是——物竞天择。

          有竞争就一定有伤痕,因此没有人的成长不受伤,如果有不受伤的人生,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一上场,就立马落幕的人生。

        【正确看待原生家庭】

有人就会好奇的问:照你这么说,我就该选择“原谅“了?

        抱歉!家庭序位中,我们没有资格“原谅“我们的父母。很残忍,但是事实!

          父母的序位天然的就高于我们,无论我们的父母他们是怎样的父母,那就是我们的父母。对于他们的行为,轮不到我们去指点,甚至是指指点点。


自我疗愈的4个步骤:觉知-接纳-行动-反馈

我们知道【原生家庭】,知道我们的一些行为来自何处,这是第一步——觉知


接纳事实,着眼当下才是我们开始越开越好的第二步。

关于接纳:这里的接纳是指——我们去接纳自己有一个怎样的原生家庭,(没错我就是有这样一个原生家庭)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也确实继承了长辈们的一些行为,有些行为为我当下的生活造成了一些困惑甚至是痛苦。

          承认事实,并不是让你去原谅你的长辈,因为你没有资格。

承认才是开始改变的最关键的一步。

我见过一些对抗事实的朋友,他们陷在痛苦中难以自拔,却又拼尽全力的去对抗事实。

          佛说:“拿起来”很容易,“放下”才是这个人世间最困难的一件事。

          当一个人开始承认自己的脆弱,接受当下的不幸,这才由内向外的打破的生命的力量!

          与其拼尽全力的与一个不可对抗的事实作斗争,不如收回自己这份“蛮力“,将所有的力量内敛,用这份力量滋养自己的内在,让自己尽可能快的生根发芽,在更加温暖的泥土中去获取更多的力量,然后在时间的作用下,长成一一颗顶天立地的大树。

“觉知“是一个开始,”接纳“是我们发芽的关键。每天的实践与行动是我们开始汲取养分成长的重要环节。


行动

所有的“知道“都只是我们推开一扇门的那只手,每天的实践和行动才是带我们去到新的地方的那双脚。

        请不要做个门外的看客,勇敢的迈开你的脚,开始跨步向前,美好才会与如约而至。我知道有些朋友,要跨出这一步非常!非常!非常的艰难!因为之前的伤已经让你耗尽了很多的力气,在这里请你不要着急大步流星,一开始我们哪怕只是微微的挪动一小步,只要你的左脚比右脚更靠前就可以。

赶走坏情绪的解药就是行动


反馈

        看到自己挪动的脚步,对着自己笑一笑,然后告诉自己:看吧!是有点艰难,但是今天你前进了1cm。你离原来那个灰扑扑的丑小鸭远了1cm,距离白天鹅近了1cm。

你离黑暗的壳,远了1cm距离阳光雨露进了1cm~。

明天更加值得期待!

            写道最后,真心的邀请大家多去看到【原生家庭】送给我们的“珍珠“,那点点滴滴的不言之爱和浓浓的亲情的牵绊。

            衷心的祝愿每一位有缘同路的同行者,生命越来越绽放,生活越来越精彩。

让自己成为大树。

用生命影响生命!

《关于原生家庭我想说的哪些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