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年代末,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LászlóPolgár)和他的妻子克拉拉(Klara)着手进行一项重大实验,两人在接下来的25年里,一直沉浸在这个实验当中。拉斯洛研究了在各个行业或领域中被认为是天才的人,共计有数百人之多,并得出结论认为,正确地养育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将他变成天才。拉斯洛在追求克拉拉时,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概括,并且解释说,他在找一位能与他共同合作的妻子,以便在他们将来的孩子身上测试他的理论。克拉拉是一名来自乌克兰的教师,一定也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女性,因为她积极地响应了拉斯洛这种非正统的求爱,同意拉斯洛的建议(嫁给拉斯洛,并将他们未来的孩子培养成天才)。
拉斯洛十分确定,他的训练计划适用于任何一个领域或行业,因此,他并没有严苛地挑选特定的领域或行业,而是探讨了众多的选择。语言是其中之一,只是说,到底可以教孩子多少门语言呢?数学是另一种选择。在当时的东欧,一流的数学家倍受社会推崇,因为东欧国家在想尽各种方法证明它们的制度比颓废的西方制度更加优越。此外,数学还有另一种优势,那便是当时世界上没有一流的女性数学家。因此,假设拉斯洛和克拉拉生下一个女儿,那将证明他的主张更具说服力。不过,最后他和妻子做出了第三种选择。
后来,妻子克拉拉在接受报社记者采访时回忆,“我们可以在任何学科培养出天才,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陪他训练,花大量的时间,让孩子真正热爱那门学科的话,真的可以达到那一目标。但我们选择了国际象棋。国际象棋非常客观并易于测量。”
一般来讲,人们总是认为国际象棋是男人的游戏,女选手通常是该项目的“二等公民”。女性也有她们自己的联赛和锦标赛,因为人们认为,如果让女选手和男选手一同参加比赛,那会不公平,而且一直以来,从来没有哪位女棋手获得过特级大师称号。实际上,对于女子国际象棋比赛,当时的社会态度与塞缪尔·约翰逊[1]的那句名言很相像:“女性去布道,就好比狗用后腿走路。通常情况下做不好;但如果你发现它真的能走,你会感到吃惊。”
三位女性象棋大师
拉斯洛幸运地生了三个孩子,全都是女孩。他的三个孩子,个个都更好地证明了父亲的观点。
大女儿出生于1969年4月,名叫苏珊·波尔加(Susan Polgár),在匈牙利语中的名字为苏珊娜。二女儿出生于1974年11月,名叫索菲娅·波尔加(Zsófia Polgár),最小的女儿是1976年7月出生的朱迪特·波尔加(Judit Polgár)。拉斯洛和克拉拉没有让女儿们上学,目的是让她们把最多的时间用来研究国际象棋。没过多久,拉斯洛的实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大女儿苏珊·波尔加在4岁时就赢得了她的第一个冠军,以11胜0负0和的战绩在布达佩斯女子11岁以下的比赛中摘得桂冠。15岁时,她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女子国际象棋棋手,后来和许多男棋手一样继续努力,成为第一位被授予特级大师称号的女棋手。(后来又有两位女棋手在赢得女子世界冠军之后,被授予特级大师称号。)但是,苏珊·波尔加甚至不是三姐妹中成绩最突出的一个。
二女儿索菲娅·波尔加也在国际象棋职业棋手生涯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她年仅14岁时就参加了在罗马举办的比赛,并一举夺魁,当时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男子特级大师参赛。她赢下了9盘比赛中的8盘,和了另外1盘,在单项世界杯国际象棋比赛中赢得了2735分的等级分,在当时,无论是男棋手还是女棋手,这都是最高的国际比赛等级分。那一年是1989年,时至今日,国际象棋界依然在讨论着这次“罗马大洗劫”。尽管索菲娅曾在国际象棋中赢得过个人的最高总等级分为2540分,远超当时评为特级大师的门槛分2500分,而且她在被认可的比赛中表现极其出色,但她从来没有被评上特级大师称号。这一结果之中,显然有更多的政治因素,而不是纯粹从她的棋力来考虑的。(她和其姐妹一样,一直都想挑战男性棋手。)索菲娅一度成为世界上排名第六的女子国际象棋棋手。不过,在波尔加三姐妹中,可以说她是最不用功的。
朱迪特·波尔加在父亲拉斯洛的实验中可谓“王冠上的明珠”。她在15岁零5个月时成为特级大师,在当时的无论男子特级大师还是女子特级大师之中,都是最年轻的。她在世界女子国际象棋棋手中连续25年排名第一,并一直保持到2014年宣布退役。有段时间,她在全世界男女国际象棋棋手总排名中名列第8位,而且在2005年时,她成为男女棋手都能参加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中的首位女棋手,迄今为止绝无仅有。
波尔加三姐妹显然都是杰出人物。在国际象棋这个通过极其客观的标准来测量水平的领域,她们每个人都曾跻身世界一流的行列。在国际象棋界,风格是不会被拿来评分的,学历背景并不重要,简历也不会被人看重。因此,我们毫无疑问地知道她们三姐妹有多么优秀。她们真的是非常非常杰出。
尽管她们的背景有点儿不同寻常(考虑到几乎没有哪些父母会如此全心全力地把孩子打造成某个领域或行业的世界最佳),但她们的事迹,清晰地、甚至有些极端地证实了是什么使人们变成杰出人物。苏珊、索菲娅和朱迪特三姐妹在国际象棋界所走过的路,基本上与各行各业所有杰出人物在迈向卓越的过程中所走的路一致。心理学家发现,杰出人物的发展往往经历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从兴趣的第一缕曙光,到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对波尔加三姐妹的了解,我们知道,她们都经历了同样的那些阶段,也许经历的方式稍有不同,因为她们的父亲主导着对她们的培养和发展。
在这一章,我们将深入观察,是什么让人们变得杰出。如我较早解释的那样,我们大多数人对刻意练习的了解,来自科学界对杰出人物及他们如何发展卓越能力的研究,但在这本书中,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着重阐述,所有这些对我们其他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里说的其他人,是指那些可能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追求卓越,却从来没能在他们所处的行业或领域中成为世界最佳的人。如今,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全世界最杰出人物,如世界级的音乐家、奥林匹克运动员、赢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以及其他一些最杰出人物。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章可以被认为是塑造杰出人物的指导手册,如果你在追求卓越的话,本章内容也是通向卓越的路线图。如果你想培养出下一个朱迪特·波尔加或者下一个塞雷娜·威廉姆斯[1],那么,本章不可能告诉你需要知道的全部,但是,如果有那么一条路可供你选择,使你能够达到那些目标的话,你会更加清楚地知道你想做什么。更广泛地讲,本章使读者可以一步一步地观察,为了充分利用人类的能力,并触及人类能力的极限,需要做些什么。一般来讲,培养天才的过程,始于童年时代或青少年时代的早期,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杰出人物的水平。但那还不是终点。杰出人物的标志之一是,即使他们成为自己所在行业或领域中的世界最佳,依然要努力提升练习技巧,并不断改进。正是当他们抵达了行业或领域的前沿时,我们将会发现那些勇敢的开拓者已经超越了其他任何人,并且向我们表明了什么是可能的。
[1] 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美国著名网坛姐妹花中的妹妹,也称小威,到2015 年为止,21 次夺得女子单打大满贯冠军,13 次夺得女子双打大满贯冠军,5 次夺得国际女子职业网联(Women's Tennis Association, WTA)年终总决赛冠军。——译者注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波尔加姐妹中的大姐姐苏珊·波尔加在一次接受杂志采访时,谈起了她自己最初是怎样对国际象棋产生兴趣的。她说,“我当时想从家中的壁橱里找一样玩具来玩,结果找到了一副国际象棋。起初,我被那些棋子的形状深深吸引,后来我发现,下棋更让我痴迷,也对我提出了挑战。”
请注意,苏珊对自己怎样对国际象棋感兴趣的回忆,其实与我们已经知道的她父母为其人生道路做出的规划有差别。这很有趣。拉斯洛和克拉拉已经确定,苏珊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象棋棋手,因此,他们几乎不会指望她仅靠偶然间找到一些国际象棋棋子,才对国际象棋痴迷不已。
不过,这里的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苏珊还是个孩子时,就对国际象棋产生了兴趣,而且,她以那个年纪的孩子(3岁)可能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唯一方式,开始对国际象棋感兴趣,那便是:她觉得棋子好玩,把它们当成玩具,一件玩耍的东西。年幼的孩子非常好奇,很爱玩。他们喜欢小猫或小狗,而且主要通过玩耍来与周围的世界互动。这种玩耍的渴望,可以作为孩子最初去尝试这些或者那些事情的原始动机,让大人们看到,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什么又是他们不感兴趣的,并且从事各种各样有助于培养他们技能的活动。当然,在这个时刻,孩子们发展了简单的技能,例如把国际象棋棋子摆到棋盘上、把篮球投进篮筐、挥舞球拍、按形状或规律来摆放大理石的位置等。但对未来的杰出人物来讲,他们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这种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杰出人物成长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在芝加哥大学管理着一个项目,该项目只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那些成为杰出人物的人,在童年时代到底有些什么因素,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培养并发展出那些杰出的能力,从而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和布鲁姆一同参与研究的研究人员选择了六个领域或行业中的120位杰出人物,并寻找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共同因素。这六个领域或行业的杰出人物包括音乐会钢琴家、参加奥运会的游泳运动员、网球世界冠军、研究型数学家、研究型神经学家以及雕刻家。这项研究辨别了所有人都共有的三个阶段,实际上,这三个阶段不仅仅对布鲁姆及其同事研究的六个行业或领域的杰出人物,而且似乎对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都是共同的。
在第一个阶段,大人以一种好玩儿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他们最终从事的领域或行业。对于苏珊·波尔加,她找到了国际象棋的棋子,并且喜欢它们的形状。一开始,那些东西只不过是孩子喜欢拿来玩的玩具。例如,著名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父母给他一根小小的高尔夫球杆。同样,也是当成玩具送给他的。
一开始,孩子的父母会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玩耍,但父母会把那种玩慢慢地朝着那件“玩具”的真正目的上面去引导。比如,他们会向孩子解释,国际象棋的棋子在棋盘上是怎么移动的。他们会展示怎样用高尔夫球杆来击球。他们会告诉孩子,钢琴的作用是弹奏出美妙的调子,而不仅仅是发出无序的噪声。
在这个阶段,那些日后成为杰出人物的孩子,其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阶段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父母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关注和鼓励。其次,父母往往会以成就为导向,并教孩子一些重要的价值观,比如自律、刻苦、负责任,以及建设性地运用时间。一旦孩子对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感兴趣了,他有望以同样的态度来追求成功,如自律、刻苦、成就等。
这是孩子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时期。许多孩子会找到最初的动机来探索或尝试某件事情,因为他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或者生性爱玩,而父母有机会运用这种最初的兴趣作为跳板,使孩子进入该领域或行业,不过,最初的那种受好奇心驱使的动机需要得到增强。表扬就是增强孩子动机的一种绝佳方式,特别是年纪更小的孩子。另一种动机是对已发展出的某一特定技能感到满足,特别是,如果那种成就得到了父亲或母亲的认可的话。比如,一旦孩子能够连续拍球,或在钢琴上弹奏一曲简单的曲子,或数清纸箱中的鸡蛋,这一成绩成为父母引以为傲的事情,便可以成为孩子在这一领域或行业中取得更大成就的动机。
布鲁姆和他的同事发现,他们研究选取的杰出人物,通常选择了父母特别感兴趣的领域或行业。那些涉足音乐表演的父母,无论是作为表演者,还是作为热心的听众,通常发现他们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因为这是孩子与父母共度时光并分享兴趣的方式。那些醉心于体育中的父母,同样有这种发现。如果孩子的父母要追求一些学术上的成就,比如,希望孩子成为未来的数学家或未来的神经学家,也更有可能与孩子探讨一些学术话题,强调学校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这种方式,父母(至少是那些将来会成就一番事业的孩子的父母)塑造了他们孩子的兴趣。布鲁姆没有报告像波尔加三姐妹那样的案例,三姐妹的父母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把孩子朝着特定的方向引导。但有时候,不必那样有意识地做,只要通过与孩子经常互动,父母便能激励孩子培养类似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孩子不会自己去练习,那要到晚一些的时候。但是,许多孩子会设法想出一些能够边玩边练习的活动。马里奥·拉缪(Mario Lemieux)就是一个好例子,他被公认为最优秀的冰球运动员之一。他有两个哥哥——阿兰(Alain)和理查德(Richard),兄弟三人通常会到家里的地下室去玩儿。在那里,他们脚穿袜子在地上滑动,就好像在冰面上滑冰那样,然后用厨房里的木制勺子推着瓶盖玩,权当练习冰球。另一个例子是英国跨栏运动员大卫·赫梅利(David Hemery),他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田径运动员。在儿童时代,大卫将许多儿童的游戏活动转变成和自己的比赛,逼着自己不停地改进,提高水平。例如,有一年圣诞节,父母给他买了一个弹簧单高跷,但他在玩儿这种高跷时,在地上叠一撂电话号码本,以便练习跳着跨过障碍物。这种以玩耍为形式的练习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尚不太明了,因为不知道有哪些研究以此为主题。但是,这些孩子似乎正是从玩耍中踏入了追求卓越、通向卓越的道路。
兄弟姐妹的激励作用
马里奥·拉缪的经历,强调了从小培养天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许多杰出人物都有几位哥哥或姐姐,这是鼓舞他们前行的榜样,让他们可以从哥哥姐姐身上学习,并且与哥哥姐姐竞争,然后自己再去模仿。朱迪特·波尔加有两位姐姐,苏珊和索菲娅。莫扎特有位姐姐玛丽亚,姐姐比他大四岁半,在莫扎特刚刚开始对音乐感兴趣时,姐姐已经开始弹奏大键琴。网坛巨星塞雷娜·威廉姆斯追寻着姐姐维纳斯·威廉姆斯(Venus Williams)的脚步。姐姐大威本人也是当代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之一。曾在2014年奥运会期间夺得冠军并成为史上最年轻障碍滑雪世界冠军的米凯拉·谢弗琳(Mikaela Shiffrin),也有一位名叫泰勒的哥哥在从事竞技滑雪。依此类推。
这是另一种动机。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哥哥或姐姐在从事某项活动,并且获得父亲或母亲的关注和表扬时,自然也想加入进来,获得父母同样的关注和表扬。对某些孩子而言,和兄弟姐妹之间开展竞争,本身也很激励人。
在科学家研究过的许多案例中,兄弟姐妹中有一个是天才型的人物,那么,父母中总会有一个或者两个人鼓励着孩子们成长和进步。我们知道波尔加三姐妹是这种情况,莫扎特也不例外:在培养他的天才方面,他的父亲一点儿也不比拉斯洛·波尔加做得差。同样,塞雷娜和维纳斯·威廉姆斯两姐妹的父亲是理查德·威廉姆斯,把两姐妹带上职业网球道路的目的就是让姐妹二人成为职业球员。在这些例子中,我们难以分清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所产生的影响。但同样在这些案例之中,弟弟或者妹妹,一般比哥哥或姐姐的成就更高,这可能并非偶然。部分的原因也许是,父母亲从哥哥或姐姐的身上学到了经验,然后把这些宝贵经验运用到弟弟或妹妹身上,但另一种情况也有可能:由于有了哥哥或姐姐,弟弟或妹妹会全心全意地投入某项活动中,这给后者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弟弟或妹妹看着哥哥或姐姐从事某项活动,也会变得兴趣盎然,并且也开始涉足其中。如果换成其他的情形,身为弟弟妹妹的他们,可能不会那么快地醉心于某项活动。而且,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也可能对弟弟妹妹的帮助更大一些,因为哥哥姐姐自然在技能方面更强大一些,至少他们多练习了几年。
布鲁姆发现,和运动员、音乐家、艺术家的童年时代相比,数学家和神经学家的童年时代稍稍有些不同。在后者的例子中,父母不会给孩子介绍某个特定的科目,而是让孩子感受到一般的学术追求的吸引力。他们鼓励孩子对万事万物保持好奇心,并且把阅读当成主要的消遣,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他们读书,大些时候,则由孩子自己读。父母还鼓励孩子建造模型或参加科学项目(那些活动都是一些教育活动),使孩子把参加这些教育活动当成玩耍的一部分。
但是,不管这些具体细节是什么,未来的杰出人物往往遵循一般的规律,那便是: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他们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格外感兴趣,并且表现得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有希望成就一番事业。对苏珊·波尔加来讲,当她不再把国际象棋的棋子当成玩具,而是真正被下棋所吸引,并且对比赛中棋子的协同配合感到兴趣盎然时,也就表明,她一生中的那个时刻到来了,从此她迷上了国际象棋。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一旦未来的杰出人物对某个行业或领域感兴趣了,而且似乎在其中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下一步通常需要到教练或导师那里上课了。此时,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刻意练习。他们的练习与他们到此时为止的经历(主要是参加一些好玩的活动)不同,开始变成认真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向学生介绍这种练习的导师,本身并不是这一领域或行业的专家,但他们擅长教孩子。他们知道如何激励学生,知道怎么使学生继续向前,让学生通过适应刻意练习来提高水平。这些导师激情四射,当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会鼓励和表扬学生,有时候采用口头表扬,有时候更具体一些,奖励孩子们一些糖果或其他点心。
在波尔加姐妹的案例中,拉斯洛就是她们的第一位导师。拉斯洛并不是一位很强的国际象棋棋手,他的三个女儿都还不到10岁的时候就在棋艺上超过了他的水平,但是,他知道怎样开始练习国际象棋,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让女儿们一直对国际象棋感兴趣。朱迪特·波尔加曾说过,她的父亲是她遇到过的最优秀的激励者。这也许是杰出人物早期时的最重要因素,即保持那种兴趣和动机,同时培养技能和养成习惯。
父母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波尔加三姐妹的案例中,拉斯洛既是父亲,又是导师。父母帮助孩子确定日程安排,比如说,规定每天练习1小时钢琴,而且,对于孩子的进步,父母给予支持、鼓励和表扬。他们会在必要的时候促使孩子把练习摆在首位:先练习好了,再去玩耍。如果孩子难以按照他们的练习日程来练习,父母可能采用更加极端的措施来干预。在布鲁姆的研究中,有些未来的杰出人物的父母还不得不诉诸一些手段,比如威胁孩子以后不再上钢琴课并把钢琴卖掉,或者不再带孩子参加游泳练习,等等。显然,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所有那些未来的杰出人物都决定继续练下去。如果换成其他人,也许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尽管父母和导师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来激励孩子,但到最后,那些动机必须来自孩子的内心,否则,它不会长久。孩子的父母可以用表扬和奖励来激励孩子,但这终究不够。父母和导师还可以采用一种方法来提供长期的激励,那便是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喜欢参加的相关活动。例如,如果孩子发现他喜欢在观众面前演奏某一种乐器,那可能足以激励孩子进行必要的练习了。帮助孩子创建心理表征,可以增强他们欣赏自己正在学习的技能的能力,从而增强孩子的动机。对音乐的表征,可以帮助孩子更喜欢聆听音乐表演,特别是喜欢在琴房中弹奏自己最喜欢的曲子。对国际象棋棋子位置的表征,可以让孩子进一步感受到这项运动的美。对棒球比赛的表征,使孩子能够理解和喜欢球场上运用的各种战术。
布鲁姆发现,那些最终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则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动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起步晚一些。父母通常不会聘请特殊的导师来教6岁的孩子学数学。相反,未来成为数学家的孩子,要到初中或高中的时候才首次接触严谨的数学课程,比如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等,而且,通常是这些课程中的老师,而不是孩子的父母,第一次激发了孩子对这些课程的兴趣。最优秀的老师不会过于看重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法则,而是鼓励学生思考通用模式和程序,探究其中的原因,而不只是学会怎么去做。这对后来成为数学家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激励,因为它点燃了智力兴趣,那会助推他们的学习,也在日后激励他们在数学家生涯中的研究。
由于这些孩子年龄更大一些,而且在父母亲没有发挥影响的前提下,就已经对所学的科目产生了足够兴趣,因此,他们几乎不需要父母的刺激或鼓励来完成家庭作业,并且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他们的父母只需要着重强调学术成功的重要性,并清晰地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继续在学校好好学习,上高中,念大学。
在这个阶段的第一部分,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与鼓励对孩子的进步至关重要,但到最后,孩子开始体会到刻苦学习带来的回报,并且变得越来越能够自我激励。练习弹钢琴的学生为别人表演时,会受到观众掌声的激励。游泳的学生亦会由于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而感到舒心,他们的自我形象,开始包括那些将他们与同伴们区分开来的能力。在团队体育项目的情况下,比如游泳,学生通常期望加入由志趣相投的同伴组成的团队。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动机开始从外部转向内部。
最后,随着学生的水平继续提高,他们开始寻找水平更高的导师和教练,将他们带到更高的层次上。例如,钢琴学生往往不再去附近的导师那里上课,而是去寻找他们可以找到的最优秀导师,有的导师通常在接收学生之前需要试音。同样,游泳学生也会寻找他们能找到的最佳教练,而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考虑。随着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开始延长。父母亲依然提供支持,比如说为学生上课和购买装备支付费用,但练习的责任几乎完全转到了学生以及他们的教练和导师身上。
加拿大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的一位名叫大卫·帕里斯(David Pariser)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长大后成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孩子,也存在着相似的动机。他们有着“自加燃料、自我激励的动机来从事繁重的工作”,尽管依然需要父母亲和导师“情绪的和技术的支持”。
布鲁姆发现,在到达这个阶段2~5年后,未来的杰出人物开始更多地根据他们已经发展出的技能来认同自己,而不再根据其他的兴趣领域(比如选择学校或社交生活)来认同自己。到了11岁或12岁,他们觉得自己是“钢琴师”或“游泳选手”,或者在16~17岁的时候,觉得自己是“数学家”。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练习开始变得认真起来。在整个这些阶段,事实上在一个人的人生之中,我们难以理清对动机的各种不同的影响。有些内在的心理因素,一定也在发挥着作用,比如好奇心等,而外部因素也不例外,比如父母和同伴的支持与鼓励。但太多时候,我们不能确认人在真正从事某项活动时的神经效应。我们知道,各种类型的长期训练,无论是下国际象棋、玩乐器、学数学等,都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了变化,它们使正在练习的技能得到增强,因此,问一问那些练习是否也使得管理着动机和愉快的大脑结构产生了变化,是有道理的。
我们目前还无法回答上面那个问题,但我们确实知道,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发展了技能的人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之后,似乎从那种技能的学习中获得了大量的愉悦感觉。音乐家喜欢演奏音乐。数学家乐于解答数学题。足球运动员热爱踢足球。当然,有可能这完全是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花了数年时间苦练某项技能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那一技能,但也有可能正是这种练习本身引出人们心理上的适应,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愉悦和更强的动机来从事那项特定的活动。不过,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能猜测;但不管怎样,这是合理的猜测。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一般来讲,这些未来的杰出人物在12~13岁或者15~16岁时,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或行业中最杰出的人物。这种投入,是第三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寻找最好的导师或学校来指导自己的练习,甚至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导师已经达到了他所在领域中的最高水平,比如,从音乐会的钢琴家转行的导师,已经训练过奥林匹克运动员的游泳教练,以及一流的研究型数学家,诸如此类。通常,这样的导师不会轻易接收学生,而一旦接收了,则意味着导师也认为学生将来有可能达到本领域或本行业的最高水平。
学生面临的期望也逐渐升高,直到他们基本上能够尽最大的可能改进为止。教练促使游泳运动员不断提高成绩,以突破他们自己的个人最佳成绩,最终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创下新纪录。导师希望钢琴学生能够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能弹奏越来越难的曲目。而对未来的数学家,导师要求他们展示自己在数学这一领域的超高水平,能够解答出无人能解答出的难题。当然,这些期望都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但它们始终是终极目标,也就是说,是接近人类能力的极限,跻身本领域或本行业最佳行列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动机完全靠学生自己保持,但家人依然能够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例如,如果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流教练的情况,家人通常也会举家迁移。而训练本身的费用也极其昂贵,不仅聘请导师或教练的成本高昂,而且装备的成本、交通成本,以及其他各类成本也高得令人咋舌。
2014年,《金钱》(Money)杂志估计了一个家庭要培养一流的网球运动员需付出多少成本。私教课程要花4500~5000美元,另外还要加上7000~8000美元的团队课。在球场上的训练,每小时费用为50~100美元。国家级比赛的参赛费用约为150美元,交通费除外。最优秀的选手一年要参加20场左右的比赛。如果带上教练去比赛,每天还需额外的300美元成本,另加交通费、食宿费等。把所有的费用累计起来,每年很容易花上3万美元。但许多真正想提高自己水平的学生,还想进入网球学院深造,在那里可以训练一整年,这使得费用急剧增加。例如,到佛罗里达的IMG学院去深造,每年要花71400美元,包括学费、住宿费和膳食费等,而且,你依然得为参加各种比赛支付参赛费。
这就难怪布鲁姆在报告中指出,能让几个孩子同时追求世界最佳的家庭,屈指可数。这种训练不但费用高昂,而且很大程度上需要父亲或母亲放弃自己的工作,全力支持,比如每周接送孩子训练,周末时送孩子去参加比赛等。
然而,结束了这一艰辛旅程的学生,也将收获巨大的回报,成为最杰出人物中的一员。到那时,他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他们已经抵达了人类成就的巅峰。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1997年,一位名叫奈杰尔·理查兹(Nigel Richards)的新西兰人闯进了新西兰全国拼字比赛决赛。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夺得了冠军。两年后,他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世界拼字锦标赛决赛中赢得冠军。他在世界锦标赛中摘得三次桂冠,在美国的全国拼字锦标赛中五度称王,英国的公开赛中六次夺魁,并且12次赢得由泰国王室赞助的国王杯,该项赛事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拼字比赛。他还赢得了拼字这个项目有史以来最高的等级分。也许最令人咂舌的是,他甚至不会说一句法语,却在2015年的法国拼字比赛中夺得冠军。他花了9周时间来强记法文拼字词典,比赛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拼字比赛这个领域,从来没有出现过像奈杰尔·理查兹这样的奇才。但在其他一些领域,肯定并不少见。许多天才的名字已经为我们所熟悉,贝多芬、凡·高、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迈克尔·乔丹、泰格·伍兹,等等。这些人所做的杰出贡献,彻底改变了他们所在的领域或行业。他们是引领整个时代的人进入全新世界的开拓者。这是杰出成就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些人超越了他们的领域和行业中现有的知识,做出了独特的创造性贡献。这个阶段,也是所有四个阶段中人们最难理解和最有兴趣去了解的阶段。
创新离不开刻意练习
关于这些创新者,我们知道的一件事情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领域或行业中工作了很长时间,已经成为杰出人物,然后再开始开辟新的天地。这也是合理的,本该如此。毕竟,如果你根本不熟悉自己的领域或行业,怎么可能提出一种宝贵的科学理论或者一种有益的新技巧,并且还能够复制前辈们的杰出成就呢?
在有的领域和行业,新发明似乎并不是明显建立在前辈成就的基础上,但即使这样,上述道理也成立。以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为例。如果你只知道他后期创作的更著名画作,可能认为他创作那些画作的灵感,一定不是从早期的艺术传统中获得的,因为那些画作与传统画作大相径庭。这也是合理的推测。但实际上,毕加索起初的创作风格,几乎是一种古典风格,而且,他在这种风格上同样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探索了许多其他的艺术风格,然后将它们结合起来并进行调整,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但他作为一位画家,在这个艺术领域浸淫多年,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极度擅长前辈们已经掌握了的绘画技巧。
但是,这样的创造性归根结底来自哪里?难道不是刻意练习所达到的另一个全新的高度吗?虽然它是根据前人已经想出的方法来练习,以便发展那些前人已经发展出的技能,可我认为,他们的杰出成就,事实上就是通过刻意练习而达到的更高高度。我研究了许多创造型天才的例子,清楚地发现,杰出人物确实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他们所在领域和行业的界限,创造了新的事物,但他们在实现这些创造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与他们一开始抵达那一界限时所采取的方式极为相似。
从这个角度来想一想:那些已经抵达其职业界限的杰出人物,也就是最杰出的数学家、世界顶级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赢得了四大赛事的高尔夫选手、在国际上展开过巡回演出的小提琴家等,并不是只靠模仿他们的导师才达到现有的高度。首先,到了这一阶段,他们大多数人已经超越了导师的水平。他们能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经验就是:他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训练的一部分,导师帮助他们创建了心理表征,他们可以用那些表征来监测自己的表现与水平,思考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想出各种办法来实现那样的改进。那些心理表征是不断巩固和增强的,也在指引着他们迈向卓越。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一步一步搭梯子。想象自己登到了梯子的顶端,并且需要在那里再搭建一级阶梯,搭好之后踏上去,再又去搭建新的阶梯,依此类推。一旦你已经抵达自己所在领域或行业的边缘,而且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搭建这一级阶梯,那么,你便非常清楚,如果你接下来需要搭建更多的阶梯,还得做些什么。
研究人员研究了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实现了创新的创造型天才,结果发现,创新的过程总是一个漫长、缓慢、反复的过程。无论是科学、艺术、音乐,还是体育以及其他的行业或领域,都不例外。有时候,这些开拓者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就像一位画家绞尽脑汁在观众的眼里制造一种特别的效果那样,因此,他们会在各种道路上摸索,以寻找正确的道路。有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到达了什么地步,但他们意识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需要改进的局面,就像数学家想尽办法来证明某条棘手的定理那样。然后,他们要在过去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再去试着做不同的事情。所谓另辟蹊径。
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这些杰出人物认为的重大飞跃,他们的进展,只在局外人看来才是重大进展,因为那些人并没有见证过所有那些微小的进展,而正是这些小小的进展,才累积成重大的飞跃。如果没有付出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那些著名的令人惊奇的时刻也会不存在,即发明家首次看到自己的发明成功时,倍感兴奋与惊奇。正如中国古代先贤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此外,人们对各领域(特别是科学)中最成功的创造型杰出人物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创造力与他们能够刻苦工作并在漫长的人生中保持专注是分不开的,而这些,恰好是刻意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杰出能力,一开始就是通过刻意练习造就的。例如,一项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他们通常比同行更早发表科学论文,而且,在整个职业生涯期间,他们在自己的学科内发表的论文比别人明显多得多。换句话讲,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努力。
开拓者的超越与带动
创造性总是保有某种神秘感,因为就其本身而言,创造就是制造出人们尚未见过或体验过的事情。但我们知道,成就人们专业特长的那种专注与努力,还有另一个特点:体现了开拓者在超越前辈时付出的种种努力。
一位心理学家研究了奈杰尔·理查兹的拼字能力,把这种现象称为“奈杰尔效应”。理查兹在拼字舞台上的杰出表现,以及他在各项比赛中取得的惊人成绩(他在参加的所有比赛中赢下了75%的冠军,这对于任何一位经常面对世界级强手的选手来说,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超高决赛胜率),表明了其他的拼字选手也可能在比赛中达到这样的成就。在理查兹横空出世之前,人们都觉得,这世间不可能有人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同时,理查兹的存在也迫使其他拼字选手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没有人知道理查兹到底为什么如此强大,他出了名的不希望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的训练方法或策略,但部分原因在于,他显然比任何竞争对手都知道更多的词汇。其他的拼字选手在紧追不舍,要么记住大量的单词,要么采用其他方法抵消理查兹的这种优势。到我们写作这本书时,理查兹依然是这一领域中最杰出的人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同行一定会想出种种方法来与他抗衡,甚至超越他,那么,这一领域将向前推进,获得发展。
现实总是这种情况。那些有创造性的、不安分的、有进取心的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寻找各种办法来向前推进,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一旦开拓者们展示了某件事情可以怎样做好,其他人便能学习那一技能,并跟着做。即使开拓者像理查兹那样,没有和大家分享那种特定的方法,但只要知道某件事情是可以做到的,也会驱使其他人去思考。
这些进展是由那些不断超越自己、着力思考哪些事情有可能的人创造的,而不是那些没有付出努力来超越自己的人创造的。简单地讲,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那些得到了很好发展的领域或行业,我们必须依赖杰出人物的带动,才能不断前进。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幸运的是,那正是他们做得最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