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初一第一次家长会,早早安排好了工作,按时来到学校。
应该是全校都开家长会吧,学校门口如早晨上课般人潮汹涌,不同的是早上家长到了门口和孩子们挥手道别,而现在一个个匆匆入校,找寻着自己孩子的班级。
今天的家长会不像小学只有家长,是和孩子一起开的。孩子看到我很兴奋,冲我直挥手。我挤过人群,来到教室倒数第二排,看看黑板,不知道是自己视力不好,还是教室太大,讲台旁电视屏幕上的字显得模模糊糊。我问孩子:“那些字你看得清吗?”“看得清啊”孩子回答。我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教室的空间有限,桌椅也和孩子们的人数一样,大人们和孩子只能挤在一起,孩子们或坐在地上,或坐在书包上,小朋友和往常一样往我腿上一坐,我想着时间怕也不长,也就将就了,殊不知,这个家长会一直开到七点,两个半小时,最后不得不各种姿势轮换着,兴奋感也变成了疲惫感。
时间长主要是讲的老师多,班主任一开始搞了一个颁奖仪式,期中考综合成绩的前三名、各单科成绩的第一名和在校运动会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依次上台领奖。然后班主任对开学到现在的综合情况进行介绍,各科老师也逐一对各自科目的考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提示。由于科目多,时间不可避免地拉长了。
这次考试孩子有三科在班上排名靠前,有两科排名居中,总分排名第六。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语文很不满意,当语文老师讲的时候,他坐的笔直,听得很认真。不过在同样排名居中的地理老师讲的时候,他却有些心不在焉,跟我咬起耳朵来。
整个家长会让我有些意外的是,虽然孩子没有上讲台领奖,但却被不同的老师点名表扬了数次,比如数学老师把孩子的作业作为优秀作业投到了大屏幕上供全班欣赏;语文的书写和找老师面批作文被语文老师点名表扬;在运动会期间单独找老师背诵提纲的主动性被生物老师点名表扬。
对于孩子数次被表扬的确没有什么心理准备,不过心里还是有些高兴,这个年纪的孩子最需要鼓励,不过嘴上还是不断提醒,“不要骄傲哦”。
正常的星期天中午阳光心霖两节连上,却不曾被任课老师的一席肺腑之言感动到。好的学校有好老师,而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有情怀有温度的那种。
这个老师用她去年一个成绩不错的同学因中考粗心没考上好学校向她请教该怎么办作为例子来给孩子们做了如下了提示:
一、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区别不在于老师,在于学生。好学校的同学大部分积极进取,努力向上,这样的氛围会推着你往前走。而差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由散漫,懒惰吃不得苦,在这样的学校你如果很出色,那你将卓尔不群,但会遭到部分同学的排挤甚至霸凌。人的天性是融入集体,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孩子需要反人性,而且是长期的,这对于孩子来说非常困难。
二、粗心不应该成为借口,而应该是耻辱。这个对于我冲击很大。的确,仔细一想,粗心的确是孩子考不好的很大很大的借口,而我也经常这样想,“还好孩子都会,要是不会那才麻烦”。但经老师一说,如点醒梦中人一般。这个毛病不改,那到重要的考试孩子依然会有这样的心理作祟。“那把70%到80%的正确度提升到尽可能的100%,”老师说。我想起来,家长会上生物和地理老师都在强调,700分的中考如果要考本校的高中都要在670以上,更不要说那些名校了,而语数英是不可能考满分的,那意味着中考时小副科要基本争取满分,这和老师说的粗心思路完全一致。
三、未来一定是越来越卷。对此我同意,只是从一个老师的嘴里说出来还是觉得与现在全民减负的调调有些不搭。事实就是这样,干嘛要当鸵鸟呢?其实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只要是精英社会,一定是卷的,不要被国外所谓的快乐教育所迷惑,这些年,随着自媒体的逐步普及,我们或多或少能够了解那些上层社会孩子的生活状态,其实也是卷。只是大人们更懂得教育,懂得引导孩子,带动孩子的内驱力。想想自己,越来越觉得当年要不是自己那么拼命地读书,现在的我在干什么还真是不敢想象。
老师的苦口婆心让我有些唏嘘,不知道孩子们听不听得懂。课后收到老师关于孩子作业的批改,我有些呆住了。
我在想,这样批改一位孩子的作业,老师需要花多少时间?这个老师可是教着好多个班啊。一想到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批改孩子的情景,对老师的尊敬油然而生。在回复给老师的信息里我这样说“您就是我的榜样,我也一定要认真起来,为了孩子的未来,拼搏再拼搏,和您一样,做孩子的榜样!”
嗯,做孩子的榜样。这句话说着容易做着难,但一想到孩子的辛苦,孩子的711,我的辛苦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