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多少家长想像电影里面一样,又有多少孩子也想像电影里面一样!

电影有泪点,也有痛点!继业得知真相后跑出去的那一瞬间,释放了内心渴望自由的另一面。他渴望回到儿时,他还没有自行车时,他肆意地迎着风,摆动着双手,迈着轻快的步伐,开心地跑在大街上、小巷子里、海边。他因为在那一瞬间,他知道,他的腿不适合做职业运动员的谎话是戳中了他的内心深处的那根刺,他知道自己能跑,能跳了,他终于不再压抑,多年来的遗憾也在那一刻得到补偿!

当他考上体校时,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候,他捡塑料瓶的那一刻,继业开心地笑了,这一幕在观众看来是解放了,但在我看来,叹息着他的心理阴影太过大了,捡瓶子的那件事情是他唯一一个对世界的认知,好像我失败了,但我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很有耐心,并且也很尊重孩子的想法,要说不足,是利用了孩子的内疚感去达到考上清北大学的嘱咐。孩子真正的想法是体校,是跑步,这个儿时的梦想被父母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孩子彻底死了心。孩子懂事,他们又利用了他对家人的内疚去“逼迫”他考清北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因为在体育场捡瓶子那件事是他唯一能够在小的时候弥补自己的过错时所带来的成就感,他在完成自己的心愿后,这件事也成了他唯一的一道光,照亮着他的人生路,因为自己有能力去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经历了挫折后的重生才更难能可贵。那个瞬间是他最开心最满足的瞬间,也是这辈子心理最大的“阴影”,因为那不是他自己碰上的幸运,而是父母安排好的剧本,相比之下,他心理的落差也会伴随他一辈子的成长。对他来说,是成就,也是耻辱。

抛开他以后的路不说,对于中国式教育的儿童来说,他这个角色绝对称得上是最好的选择,父母支持了他的梦想,也放任了他的自由,不再拘束他的成长,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中国式教育下孩子很多都是已经麻木的,每天是作业,做题,考试,好的大学,相比之下,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活得像继业这般又能吃苦又家境殷实的样子,每个孩子也希望能活得像继业这般洒脱,又能被父母尊重,还能被父母疼爱,不缺陪伴,耐心教导,还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唠叨的有点负面情绪,如果有哪里说的不对,欢迎各位简友们留言评论探讨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