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 还在为心理安全买买买吗? 百合花开 简书

今天我把孩子从小到大买过的书整理了一下。清理出一箱子杂志,一箱子手工,一箱子幼儿读物,还有一些零七八碎的杂书。

看到这些箱子书,回想这八年我买儿童读物的痴迷状态,问了自己一句:“为什么会这么多?”有一段时间,我不能看见网上书店活动,真是剁手的节奏,隔几天就快递几本书。虽然大部分都读了,有的也确实反复读,孩子得到了益处,但面对如此海量的购买,家里都已经因为书多,略显混乱了。

孩子上小学后,购书节奏就不那么快了。大部分读物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了。慢慢的少买,让我也不那么焦虑了,以前觉得那么好书不给孩子读,别人孩子都懂那么好玩的事,自己的娃不能错过,就这样越关注越买,冲动购买导致囤书太多,孩子读不过来,自己也更焦虑,买了不读,摆那浪费,读又没时间,这种感觉非常难受,心理有种消化不良的感觉,很沉重。

改善了买的状态,家里的囤书在慢慢消化,我也不怎么焦虑那些没读的书了,反而读书效率高了,孩子也感到没有那么大压力,我的压力一定会带给她,而我的平静也一样影响她,所以慢下来的我们,更好了。

反思这个过程,我其实在满足自己心理的匮乏感。因为童年为了读书我到处寻找,往往都不是适合的读物,现在看到这么多,我一下子觉得必须买回来,我也要看看的,都值得拥有。

今天晨读书《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告诉了我们三个办法,减少买的习惯,理性思考,理性消费。其实也是从心理学方面分析,怎么让人不那么容易剁手买东西。

1.损失厌恶心理。

还拿我买书来举例。我怕因为没有买那些所谓的好书,我就错过了关键知识,孩子学不到别人家孩子懂得东西,所以宁愿买回不读,也不愿放弃购买。

知道这点,在打算买东西时候,先问需不需要,再问可不可以暂时不买,最后问不买的损失大于买的损失吗?问完,基本就能知道买还是不买了。

2.聚光灯反应

当我们遇到喜欢的物品,拿在手里爱不释手时候,就想拥有它,但其实那个物品也就是很可爱的摆件,有意思的笔记本,一件和你已经有的同款不同色的衣服,真实情况是对你而言不那么必须要有的东西。可是呢,你拿起那物品时候,服务员就开始热情招待你了,说了那件商品的好,你在想,要是不买,她会不会看不起你呢,都摸了那么半天了,不买多没面子。这种情况,你就买了。

其实在那个时候你就中了【聚光灯效应】的陷阱,服务员卖商品,热情服务都是她的工作,你不买人家也觉得正常,根本没有你丢面子的事。

下次再觉得不买没面子。听我的,直接走开,没人记得你买没买那个东西,而你锻炼了理性购买能力。

3.替代性报酬

买买买时代,就是推崇商品经济,大量的商品冲击着我们欲望的心理。怎么克服?

给自己养成好习惯,读书,运动,交友,避免那些太多的经济行为发生。

比如,和朋友定期组织书友会,大家花一段时间读书,聚一起探讨,设置成就奖,把有限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长久下去,大家都会有进步。把那些逛街,闲聊的慵懒时间减少,会让你越来越好的。


这个时代,不缺商品不缺钱,缺的是成熟的心智,理性思维的能力。我一直觉得,有了理性思维,就有更多幸福的能力。不在钱多钱少,东西多寡,而在于心理的富有,思维的成熟,站在山顶看风景,和站在山角看风景,那感觉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