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略有好转,除却轻微不适,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所以下班后和同事驱车前往湿地公园散步半小时,在蒙蒙夜色和轻轻细雾中欣赏了粉黛乱子草,事实上什么也看不清,颜色在夜色中基本趋于黑暗,但呼吸新鲜空气总是有利于缓解疲惫的。)
今天继续阅读了《我不过低配的人生》第二章的两个小节内容。在这一章节里,作者着重强调了思考之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思考教会我们透过现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教会我们规避下意识反应的陷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教会我们去追索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总之,思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
我们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事情,以至于得出的结论往往对自己有利。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而在某些事关切身利益的关头,就更需要真实的思考。我认为思辨是厘清思考方向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一个更容易得出下意识结论的问题,在下意识回答的情况下,给自己二十秒去思考它的对立面或悖论,尝试寻找悖论的支撑点。这样会不会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问题呢?(我自己可以实践一番,检验其可行性)
我记得作者在第一章里提到过,人类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很容易推翻自己坚持的东西,从而去反驳它。约翰松总结说:人类,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喜欢跟自己唱反调。
所以有一天,如果一个人突然心态崩了或者转而去怀疑自己坚持许久的东西,大概他要么学会了思考,要么就是有了值得他放弃坚持的理由(利益)。
其实换个角度,喜欢跟自己唱反调也没什么不好,起码可以促进大脑进行某些程度的思考,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