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年7月28日,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
五年,经过五年的阅读,基本是无一日不读书,经过不断琢磨自身性格的优劣势、禀赋所在所好,经过反复捶问内心到底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应该还算庆幸,总算看到未来路的大致样子,似一幅图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应该来说,这是一个十分不轻松的过程,也是根本没办法一次想清楚的过程。往往能做的,就是不断拷问,再拷问,直到清晰明确,不再改变。那好,于我来说,剩下的,愿能如蜗牛一般,慢慢地、专心的爬向想去的方向和终点。当然,后面依旧荆棘丛生。
发后,我再仔细想想,发现不对。这话说的太早,生活哪容易那么容易想明白,哪会那么容易就朝着你规划的路去走呢。正如我在2018年7月20日写的那段话一样:
所谓生活,就是在[赌一把博一回、总处于矛盾中、取得一个平衡]三者轮流交替的裹挟中往前走的。
是的,生活总是在“矛盾-平衡-再矛盾-再平衡......”如此反复中耗度时间的。它需要你是个把握方向盘的平衡高手,把车开稳。如果最终开在了盘旋而上的山路上,能到达山的顶峰,看到属于一路辛苦旅途之后的美丽风景,倒也是该满足了。至于过程中要多走点路,多绕点弯,那又有什么呢,生活本不就该是如此么?
02
我说经过五年的阅读,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我问自己到底想明白了什么?
盘算下来,大致是这几个方面:
1、我暂时想明白了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2、我暂时想明白了日后要靠什么技能来支撑起这样的生活?
3、我暂时想明白了该如何不断强化为数不多的几项技能,以让生活过的更好?
4、我暂时想明白了在朝着想要的生活前进的过程中,最该警惕哪些问题和克服哪些自身毛病?
我想你注意到了,所有所谓“想明白了的问题”中,都用了【暂时】这个词。老实说,我也还没法百分百肯定以后就不会变了(事实上肯定会变,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只是大体方向应该不会差太远,毕竟这些是几年来反复琢磨的结果。甚至有些看法,从始至今,都没有变过。即使未来要变,也大概率会基于此上迭代。
03
一、先说说【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要的生活里要有一个舒适的窝。
窝不用太大,四口之家即可。窝里的装修要简洁,要朴素,要有实木地板,要有实木的书架和大书桌。家具要少到不能再少。
如果经济允许,我愿意休假半年到一年来专心打理装修小窝这件事。如果对于装修过程中,因时间仓促,一时半会儿挑选不到满意的一些物件,那就虚位以待,等待未来机缘巧合时候的到来。
我想要的生活里,窝要安在经济还算发达,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里。
我喜欢有年代的东西,不论是实物、文化、习俗、还是城市。它们总能给我沉甸甸的厚重感。时间被跨度拉开,心静了,觉得自己渺小了,才会珍惜。待在这样的城市,心烦气燥的时候出去走一走,会面历史遗迹,芝麻大的不爽能烟消云散。
这样算算,符合我要求的城市不多。脑海中瞬间冒出来的,大概只有西安、成都、杭州、南京、苏州。西安、成都离家太远,南京、苏州、杭州中,对苏杭的印象要好于南京。论目前经济发展,杭州相比苏州又要更胜一筹。所以,杭州成为我理想的定居城。
我想要的生活里,要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最好每天有半天工作,我担心没有强制工作的生活,会乱套。剩下的半天能自由安排。安排读书,安排写文章,安排网上冲冲浪,喝喝茶。这于我最好的生活。
要想做到这样的时间安排,就必须有强力的经济支撑。大概只有日常生活开支并不依赖工资,才有资格。于是,35岁之前,是我最需要把握的时间窗口。倘若稀里糊涂就过了,将永久错失实现的机会。
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你想要的生活里没有“旅行”的一席之地。说实话,我对旅行还真没什么渴求。一直待在一个地方不好么?旅行只在中国不好么?祖国的大好山河都看过了么?外国的月亮格外圆么?
可能是限于现在经济的压制,旅行是奢望,没空遐想。也可能是之前没有去过什么让人惊叹而流连忘返的地方,笼中之鸟、井底之蛙还不知道天涯海角的瑰美。
或许,我差一次震撼心灵的旅行的启蒙。
04
二、再说说【我要依靠什么技能才能支撑起这样的生活?】
出来社会的前两年是糊里糊涂过的。但好在还是碰巧的进入了互联网公司,接触到互联网,接触到互联网公司内部的一些主要岗位,如产品、开发、测试、运营等。
有了这些对各岗位的基础认识之后,近两年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后我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与纠结,也结合前两年工作中的实践与碰壁,我开始意识到:我需要做一份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相比与人打交道,我更舒适于与事和技术打到交道。这样我不会每天心力交瘁的花大量精力来应付多方面的人际关系。而掌握了一门技术之后,你就有了被需要、且不是可有可无的价值。做运营时,可是深受可有可无的价值的摧残,才立誓要学技术。
用句老古话来说:有门技术在身,走到哪里都能混口饭吃(真是老古话么?咋听起来不像呢...)。这就是我简单的推理逻辑。
技术中,我选择了产品。不过,从现在看来,以后继续学一门编程语言的概率也很大。为什么不呢?我越来越觉得计算机有意思,程序有意思(可能真叫我自己写的时候,就没意思了)。当然产品依然有意思。
确定产品是要学的技能,但领域呢?要做什么领域里的产品经理呢?互联网里可做的产品形态那么多,该做哪个细分?
我想的是做一个竞争不是那么大,毕竟我不聪明,最好是被聪明人、被大众忽视的行业的产品。正所谓,众利勿为,众争勿往。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保险。现在保险销售行业如火如荼,但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参与进来,竞争激烈。最终绝大部分人也就只会拿到平均收入。
我要找的行业同时要具有生生不息的前景。用投资上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要找到很长的坡、雪也够厚的赛道。我可不想再多次反复切换行业。出来工作四年,吃这方面的亏不少。现在,我打算找一条赛道,走道黑。
碰巧,碰巧。我现在进入的支付行业算不算刚好符合要求呢?不知道,好像有点像。至少在接触支付行业之前,我的字典里是没有支付行业概念的。由己度人,推想普通人可能也不太会关注这个行业,竞争会不会就小一些?同时,支付绝对是个地老天荒的行业,即使哪天没有了纸质RMB,通过某种介质,比如通过网络传输电子现金总还是会有的吧。那支付业就依然立挺。
有了产品,顺带发展点编程语言的能力,此两者不断深化,谋口饭吃,应该问题不大。
可是要实现“一”中的“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估计还不够。有了产品+编程的能力,我大概能活成一个标准的好房奴。不敢辞职,不敢消费,不敢生病,不敢多生娃。工资下来要上交老婆,老婆再上交银行,一家人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
在原本“四不敢”的基础上,如果要做些最终或许能帮住脱离苦海的活儿的话,我想到了投资。谁让我喜欢巴菲特,喜欢芒格呢。
我相信中国接下来还会有几十年的长足发展,我希望用平时苛扣下来的一点“私房钱”,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投入股市中去,投给我认可的生意,投给我喜欢的公司,投给我信任的创始人,成为他们的小小合伙人。我付出思考、判断和眼光,他们负责实干。然后共享国家发展的红利,共享伟大企业发展的收益,不急不躁的慢慢积累。
此外,投资这件事情,坡很长,但能不能滚到厚雪,对每个人来说都未知。它绝对不是一件轻轻松松就可以赚到钱的事儿(这些内容不在本篇谈论的范围,我也还在长长摸索的起点)。
于是乎,我想明白的支撑起“一”中所述生活的技能也就如上“二”所述了。均具有“长长的坡,可享受积累带来复利”的特性。
05
三、其次要说说【我该如何不断强化为数不多的几项技能,以让生活过的更好?】
赛道选好了,看似赛道上的雪也还算丰厚,那最终能不能滚的起来,就取决于水平的高低和运气了。
运气无法掌控,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水平”倒是可以先“尽人事”的,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的。
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提高技能水平,在近几年的琢磨中,我逐渐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在此顺便安利给大家。安利完了,我该说的“如何做到不断强化技能”也就谈完了。
我有一个习惯,对于一个一时想不明白的问题,会先记下来,留着慢慢想,直到清晰下来。这四年,印象笔记给我帮助巨大,让我得以初步的脱离“原地踏步思考”、“低效率重复思考旧问题或已然pass掉的问题”的循环。于是,在“如何落实学习,增长技能水平”上先后记下了如下六个悟出来的小理论。它们凑到一起,刚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够成一套打法。
1、地图理论
玩过什么小岛探险游戏的人应该都知道,虽然你还未探险到的四周会是一片漆黑混沌,但好在你有软件原本自带的一张全岛地图做辅助,得以能帮你顺利到达目的地。
地图理论,想要阐述的就是方向问题。
未来要做什么,从事什么职业,大体方向能想清楚,也就相当于拿到了一张人生全局地图,模糊也没关系。它会成为你不迷失的指明灯。之后,你要做的,不过是在这张全局地图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到达想去的终点。然而,如果最初方向都考虑不对,那是致命的。越努力,越偏离。
其实,我在“二”中思考的问题,就是在“地图理论”的指导下,先想清楚方向。
2、盖房子理论
我们都知道,盖房子需要有地基,第一层是在地基的基础上盖起来的,第二层则又是在前面地基与第一层的基础上盖起来的。后面越往上,均以此类推。即每拔高一层,都需要有前面的坚实努力作为基础,作为支撑点。
于是,盖房子理论,是要让你获得“如何才算不断进步,才会不断进步”的思想认知。
避免反复切换赛道,避免总让一张张画过的纸作废,下一次又重新站在白纸上出发。这种行为模式或许看似忙碌、努力、风风火火,但却总在低层次徘徊,换个地方打转而已,始终没有累加起来,没有把房子盖起来。这是我们要刻刻警惕的。
3、日课理论
日课理论,受启发于曾国藩。曾国藩为了督促自己学习,给自己定了一些他认为重要领域的日课。日日为之,方可期待。
日课理论,解决的是把学习落地。
何来进步?要靠做,而且是科学的做。具体,我有这样一套循环操作:定日课、养精力、勤执行,恒记录、做汇总、给反馈、慢优化。
记录下努力与未努力,清晰看到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这些直接的反馈,能让“学习”这样一个抽象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做到心中有数。
4、大饼理论
大饼理论,受启发于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我听过他的马哲课。老教授说,他认为对待从事领域的“专与博”的问题,应该要像大饼一样,做到“中间厚,四周薄”。“中间厚”,即指专业领域要多下功夫,多花时间,做到牢固深厚。“四周薄”,是指除了一小块专业领域外,也应当多博览周边知识,以起到启发专业领域的作用。
大饼理论,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思想。它不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对立,而是辩证、平衡与融合。解决了我,也许很多人也同样会纠结的“到底是走专业路线,还是走非专业路线”的问题。
其实是,一定要有所专,否则以生之有涯随知之无涯,殆。但也要有适当的博,以免沦入偏激、狭隘、束缚的境地。
5、质变理论
诚如查理芒格所说:“人总是聪明的太慢而老的太快。”
由此可以窥见,任何经典知识、好习惯、有用技能的习得,都需要时间,都不会一蹴而就。不然人怎么会“聪明的太慢而老的太快”呢?
而质变理论,就是要提醒我们,保持积累,保持耐心。不是没有效果,不是没有用处,可能只是用功不够,还没有触碰到质变的零界点而已。
有了这样的认知,你会学习的更从容,更坚韧。
6、二级火箭理论
这个我跟西西常说。
我们知道,火箭升空,其推动力是分级的。可能最开始启动的推动力把火箭推送到一定的高度与轨道,燃力就会耗尽。此时,一级推动力装置脱落(自我牺牲),二级推动力点燃,继续把火箭剩余装置推送到预定轨道,完成任务。
二级火箭理论,也可以称为自我革命理论,它解决的是学习上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动力问题。
是不是学了一门技能就能保吃一辈子?是不是这口井出水良好,就没有干枯的一天,可高枕无忧,不用挖下一口?
如果通过上面四步,稍稍学有所成,不该是得意,而是警惕。要想一直有水喝,二级火箭理论要求我们,看的远一点,再远一点,在适当的时候自我革命,用第一口井出的水,帮助挖好下一口可以取更长时间水的井。
说完这五个下理论,我们小小会汇总一下:
1、地图理论:找出方向。
2、盖房子理论:提醒不能原地打转。
3、日课理论:要求把学习落实下去。
4、大饼理论:说明专为主,博为辅。
5、质变理论:认识到不是没收获,而是工夫下的不够深。
6、二级火箭理论:警告要勇于自我革命,为了有更长时间的水喝。
06
四、最后来说说【在朝着想要的生活前进的过程中,最该克服哪些自身毛病和警惕哪些问题呢?】
这部分要敞开谈的话,会很多,人的毛病哪会少呢。我就捡最重要的几点说说吧。
对我来说,最需要克服的毛病有两条:
1、克浮躁。做得住冷板凳,下得了笨工夫。
关于浮躁,我是这么看的:人人都有浮躁的一面。浮躁是人最低层级也是最自然层级的无序状态。克服浮躁,需要学习用有序的习惯和作息,来替代无序。
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斩断大部分与纷繁扰乱的世界的联系,只保留有效的部分。比如,可以把绝大部分不看手机、浏览网页省下来的时间,省下来的脑力和眼力,用来系统的读厚厚的经典;可以把很多无效的社交活动推掉,只保留与少数志同道合朋友的时常交流。
另一方面,重塑宁静的、有规律的学习型生活习惯与作息,替换掉人本性中自然维持的浮躁状态。习惯与作息,需要培养,要花时间。此外,一旦培养起来,就请不要再轻易打破,免得又滑落到无序状态,而后又得费精力重建。如果长期在有序与无序中交替挣扎,会消耗掉大部分本可以花在重要事情上的时间与精力。
2、持信念。坚定不移往下走。不为短期无效果而犹豫徘徊。
克服了浮躁,坐住了冷板凳,也只是过掉初级一关来到第二关。
第二关所要面临的考验是坚持。是否有坚定的信念,相信朝着选出的方向去走,一直走下去,可以有不错的结果,即使短期内看不见丝毫成效,见不到结果,甚至发现自己都没有进步的迹象,也能不动摇,继续一如既往。
这样无光的日子,或以五年计,或以十年计。这才是考验人意志力的时候,也是通过光明的核心一步。
正如股市中为什么亏钱的人是绝大多数,是因为散户真的选不出好一两家好的公司么,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大熊市么,可以进入么?不是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把钱投入股市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不仅看不到正面的盈利,反而要天天面对每况愈下的糟心。经受不住的,自行割肉的,就亏损出局,亏损或多或少。
股市中对人心理承受和耐操能力的考验,比【持信念。坚定不移往下走。不为短期无效果而犹豫徘徊】来的更巨大,更让人绝望。只不过产生压力、动摇和绝望的原理是一样的。
所以,他们败给的不是机构,不是庄家。而是自己的信念,败给了忍受不住的性子。
除了最需要克服的两大自身毛病,通往想去的生活的进程中,最需要警惕的问题也有两个:
1、警得意和自满。得意引来犯错,自满招致停滞。
人总难免会因为一时好运,带来不错结果之后的洋洋得意和沾沾自喜,误以为是自己牛逼。不是说一刻也不能高兴,但最该警惕这个时候可能犯下的错误。
错误有很多种。有待人上的傲慢,有投资上的盲目,有生活上的不检点等。需要一一谨记于心。因为它们中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让你顷刻之间回到原点,甚至还不如,甚至没有翻身之地。
如果你自察到当下正处于得意头上,那好,这段时间请什么重要决定也不要做。给自己时间,等待心态的回归平静。
自满相对来说不算致命危险。小富即安也无可厚非。但在我的价值观里,我曾想写下过这样一段话:
本质上我认同人生没有意义。如果一个人非要给一生所作所为找到意义感,那人活一辈子,也许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让自己的潜能得以不断发挥,从而能为一小家,为周边,可以的话,甚至给社会,做一点向好的贡献,应该就是意义所在。
于是,即使资质平平的人,也可以不断追求,追求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不设置终点,一直走,能走到哪儿,算哪儿。
想明白的价值观在这里,自满或许可以稍容易些跨过。
2、要厚道。厚德方可载物。
引用清华大学的两句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是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得到的,并不是你的,只是上帝暂时寄存在你这里的。你要珍惜,更要坦然接受得失。
而厚道待人,可以让你在这条“得失”路上走的更幸运些。
07
行文至此,我基本论述了现阶段【我到底想明白了点什么?】
这些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反复琢磨的。同时,这些东西也一定不是确定无疑的,会是不断演化的。
未来演化成何物?不得而知。但我会按照现在想明白的路子,往前走。
想明白了,似乎又没有明白。
是不是只有“想明白了【永远也不会完全明白】”才是真明白了?
2018年7月11日,我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事实上,不是“你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而恰是【你想的太少,做的太多】。正如王兴曾所说 【为了执行上的“懒惰”,我愿意做任何战略上的勤奋。】是的,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应该一个手掌数的过来。做前,需要尽可能想清楚。然后再去够准、够狠、够持久。
这样的生活逻辑,于我是适用的。
因此,我会继续想下去,也按照想的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