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

❤️ 国学爱 爱国学

❤️ 传统文化每日分享

❤️《庄子》外篇《天地》

【原文】

    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2];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3],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4],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5],平中准[6],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7];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8],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9],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10]。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彫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11],其死也物化[12]。静而与阴同德[13],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注释】  [1]天道:指大自然及运行的规律。

[2]成:生成,长成。

[3]圣道:下文所指的“玄圣素王”之道。

[4]圣:圣道。

[5]烛:照。

[6]平中准:指水面处于平静状态。

[7]鉴:镜子。

[8]俞俞:愉快、欢恬的样子。

[9]南乡:南面天子登基之位。

[10]玄圣素王:指有帝王之道却不在王位的人。

[11]天行:顺天而行。

[12]物化:随万物而变化。

[13]同德:相一致。

【译文】

    自然规律的运行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顺乎治国之道而不停滞,天下就会归心;遵循圣人之道而不停滞,海内就会宾服。精于帝王治国之道的人,明白自然规律,通晓圣人之道,懂得四方上下以及春夏秋冬四时本身是在不断运动着,他们淳厚浑朴、内心平静。圣明的人内心宁寂,不是因为宁寂美好,才去追求宁寂;他的内心各种事物都不能动摇和扰乱,心神虚空宁寂得就像死灰。水在静止时便能清晰地照见人的须眉,水的平面合乎水平测定的标准,高明的工匠也会取之作为水准。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圣明的人心境是多么虚空宁静啊!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可以作为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是天地之平静和道德的最高境界,因此,帝王圣人都栖心于此。停留在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虚淡,空灵虚淡也就会显得充实,心境充实就能合于自然之理了。心境虚空才会平静宁寂,平静宁寂才能自我运动,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不有所得。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了。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帝王之位,就像唐尧作为国君;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臣下之位,就像虞舜作为臣属。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尊上的地位,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庶民百姓的地位,就算是通晓了玄圣素王的看法和主张。以此道退隐闲游,海岛山林之隐士都会敬服;以此道出仕作官,辅佐帝王安抚治理人民,则能建大功显名声而使天下统一,虚静而为圣人,顺天动而为帝王,无为而受尊崇,朴素之美天下没有能与之相争的。明白了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就是掌握了事物的根本和本原,就可以顺应自然规律去发展,就会主动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们和睦相处。能和别人和睦相处,便是人乐;能顺应自然规律发展,便是天乐。

    庄子说:“我的宗师啊!我的宗师啊!碎毁万物不算是暴戾,造福万代不是为了表现仁义,生长于远古不算是寿延,覆天载地、雕刻众物之形不算是智巧,这就叫做天乐。所以说:‘明了天乐的人,活着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死时和万物一样消灭。静时如宁静无息的大地,动时如瞬息万变的天空。’所以,明了天乐的人,天不会抱怨,人不会非议,不为万物所动,连鬼也不会指责。所以说:‘动时与天相合,静时与地相合,心思专一于虚静的境界就可以统治天下;鬼神不会作祟,精神也不会疲倦,其心安定而万物归附。’这些话就是说把虚空宁静推及到天地,通达于万物,这就叫做天乐。这些话都是说把虚静无为推行于天地,畅通于万物,这就叫天乐。天乐,是圣人用来畜养天下的。”

【实例解读】

    珍惜平淡真实的爱

    他要出国,人还没出外贸局的大门,消息便不胫而走。

    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

    “哥,给我捎一台带电脑的收录机!”弟弟是那么兴奋,似乎收录机已在眼前。

“妈,你捎点儿什么?”他问。

    “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丈母娘也高兴得什么似的,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

    “娘,您老呢?”

    “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娘的眼里闪着晶莹的光。

    人陆续走了。

    “秀华,你捎点……”他温柔地扶着妻的肩。

    “……我和娘一样……”妻深情地望着他。

    他的眼顿时湿漉漉了,两串珍珠似的泪水滴在妻的秀发上。

    我们从一生下来便处在了各种爱的包围之中,父母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爱有浓有淡,有深有浅,评判的标准则是:完整的爱永远不问回报。

    并不是我们一定要把爱的范围定义得如此狭隘,只是,其他许多爱比起这种深沉而永恒的感情来显得不那么纯粹和清澈。

    学会珍惜这种平淡、真实的爱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