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晃里晃荡,像一艘浮在海上的船,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大浪会从哪里拍过来,又掀到哪里去。在无数冲上来又缩下去的浪潮里,许多人一辈子都迷迷糊糊,没信过什么,也什么都信,没做成什么,也不知想做成什么。
世上的道理越来越多,懂道理的人似乎也越来越多,可肮脏虚伪,哪世也没有少。人身上的蒙昧、灵魂的孤独、至真至善的情感混成的杂乱的迷茫,哪世都一样。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的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严歌苓写人写得好,写情写得更好,好像她不是在写她的故事,好像她是在写你的血肉,把你半懂不懂,用此前的生命去经历过的情、爱变成一支歌在你自己的心里唱,它唱着唱着,你就懂了,原来自己这么浓浓烈烈地活过。你看着她的文字,会觉得,什么都忘记了,人一辈子就剩下那么几件顶重要的事,几个深爱着的美好的人,自己做成的几件美事,想想都让人心神荡漾的几个愿望。你整个儿地变得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好像刚从故乡的河流里洗干净了捞上来。
她写《陆犯焉识》,写老几在北大荒大冬天的雪夜里穿着粗棉袄偷出去看电影上的自己的小女儿,汗把他的袄子全浸湿了,在雪地里冻成了冰块块,把他的皮肉都蹭烂了。她却写到,那白茫茫的大雪地,仿佛是老几在地上的盛世。
她写苦难,却让你因为苦难中人的坚韧和旺盛的生命力而感动地哭泣。人的皮肉在苦难中,心却不在。和萧红的《生死场》不同,萧红写苦难里深重的悲哀和绝望。和余华的《活着》不同,余华写生命的韧性,写年岁的厚重深长,写苦难中人性平和的奇迹。他笔下的人,在饥荒灾难中是挨着、忍着走过来的,是在命运里忍受着、熬着被挟过来的。而严歌苓笔下的人,在苦难里唱着歌把日子过足了美劲儿,身上带着刚强和自由的光。
她写王葡萄,七岁时被公公用两袋白面从逃荒的人手里买来当童养媳,14岁当了寡妇。她的活样样做得好,公公孙怀清疼她,把她当亲闺女看待。后来,她私自藏匿了被划成地主富农拉去枪毙却意外没死的公公,经历大饥荒,在时代又大又急的洪流里,把日子过得美美的。
她写她瞒了八个月的身孕,独自生下孩子后给他喂奶的样子,“她哪像才做了三天的母亲,她像是做了几世的母亲,安泰、沉着”。写她救下公公一心要他活着,“她从来不拿什么主意,动作,脚步里全是主意”。写她顽劣可爱的个性,“他看着她,假如他二十年前和她失散了,这时在人群里找她,肯定是找不着她的。因为找人时总想着一个人二十年了还不知变成什么样了。她一点没变,所以他的眼睛一定会把她错过去”。
她一遍又一遍写葡萄的眼睛“这双眼看着你,让你想到山里幼年野物,它自以为是占山为王的。它尚不知山里有虎有狮有熊,个个都比它有资格称王,它自在而威风,理直气壮,以为把世面都见了,什么都不在它话下”,“这双眼最多六岁,对人间事似懂非懂,但对事事都有好有恶”。她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在她的心里,什么才是道理?她认准的才是道理,活着就是道理,美美地活着就是道理。她和丈夫的二哥孙少勇好上,并怀上他的孩子,最终却为了公公的性命骗他,赶他走。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二哥孙少勇为了自己的前途主动申请枪毙自己的父亲。人人都在原则里活,阶级、敌人分得清也分得混,变得也快。只有葡萄是不变的,她过她的日子,仿佛只有她一个是游离在时代之外,也只有她一个人是清醒的。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她过得安泰、沉着,天灾、权利、暴力、人伦都休想来压迫她。
我想起由小说《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里斯嘉丽的形象,她美丽、欢快、勇敢,在丈夫的丧期出席舞会和巴瑞德跳舞,为了塔拉庄园和妹妹的情人结婚,在看到军人的残缺身体后果断离开医疗所。她嫉妒,追求爱情也追求金钱。但她的血肉无比真实,独自维系塔拉庄园、义无反顾地追求爱情,拥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在巴瑞德最后离开她时,也依然说“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一定会让他回到我身边”。
斯嘉丽的形象和王葡萄如出一辙,人性的光辉,从来不只是大众呼告声中那些英雄的事迹,谁牺牲了什么迎合了谁的权益。而应当是,一个人明白自己的追求,对自己的人格有着清晰的定义,把自己活成了精彩、自由、热烈的模样,有着能发出光来的旺盛的生命力。
在电影《将来的事》中主人公娜塔莉深通哲学,可是在母亲死去、丈夫出轨、子女离去、爱徒指责、失业的一系列变故中陷入生活的危机。“我现在的处境是,不知我是谁,也不知该怎么做,我既不知我的情况,也不知我的责任”。
到最后,失去所有的社会角色,一个人是否也就此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让一个人成为他自身的,究竟是种种社会角色,还是别的什么?当我们发现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像乱世的政策一样不稳固,我们究竟应当依靠什么来自处,来生活?还有什么,是不会背叛自己的?即使一个把真理当成日常聊天话题的人,依然在狗血无比的社会现实中绝望地哭泣。那么,真理是什么?朝闻道,夕可死矣。难道所谓真理不是用来教人如何活得更好的吗?一个人可以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灵魂,却无法纯粹用知识来使自己的灵魂幸福。因为说到底,幸福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存在,它需要依据一个人的社会活动来产生并使人感受到。那么从个体上来讲,提高灵魂内涵的文化是仅从知识上得来的吗?那么,我们用什么去解释我们的穷苦的目不识丁的祖辈们厚重幸福的一生?
文化,是辨识灵魂的特质,是一个人通过生活建立起来的支撑他的价值观、他的情感、他的所有的思维……他一切让他处在社会关系之中而又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东西。它造就一个人的人格,并使之成为一个人精神的支柱。这才是个体的真理。我们据此而存在,而生活,而拥有生之自由和旺盛得发出光来的生命力。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通常不具备完整的人格,灵魂都在游荡。我们仍然用几块砖去衡量一个人的人生,得到权利、得到金钱、得到地位、得到学历,却得不到心灵的富庶。我们看得清过去也展望得了未来,却唯独在当下糊涂。时代追逐的,就是人们普遍的追逐。到最后,忘了自己想要什么,也忘了自己得到了什么,灵魂和肉体都卷在时代的洪流里挤成了畸形。有多少人满腹经纶却始终向内望不到自己。我们发现了原子发现了夸克,看到了宇宙飞上了太空,还有那么多人的心却始终不完整并且无人在意。
孤独,迷茫成了通病。由谁来治?会有人治吗?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