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活着也是一种成长

你谈的是理想,而有些人还在想活着,追逐理想的阵痛远比活着小得多,毕竟那条路处处闪着

你不知道你抬头就是星光,而有些人一抬头嘴巴都是苦涩的

,我们总在不经意长大,等到你看着别人的长大,才明白那挣脱羽毛的痛楚让人感到多么鲜血淋漓。

我们都在这个世界努力的活着。

大学毕业进去县级电视台实习,我努力的贴近这个社会的真实。我一直记得专业课上老师说的,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

  A县是我的家乡,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认为它很大,有商场超市,是我农村的家比不上的,我一直认为霓虹灯照耀的地方就不会有痛苦,在经过我记者的工作之后,犹如安徒生第一次来到丹麦的感受,原来繁华的角落还是会有触目惊心的贫穷。

    我的家庭并不算富裕但是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不应该有生存不下去的人,直到那个下午。我才明白,有些人未来活着而忍受的痛苦。

那个男孩有些胆怯,为了体现这个聊天室建立的效果,学校在我来采访之前,已经安排了几个孩子等候着和父母视频聊天。那时我在想这个项目真的一点意义也没有,现在那个孩子还没有手机不能喝家长见面呢。可是我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我震惊,他是第二个,一个大约10岁左右的男孩,农村的孩子个子瘦小,头发微黄。我看着他怯怯的坐在等候区,一个小凳子上。我感受到了它的拘谨和不安,我微笑的看着他。接下来按照我的采访工作我要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老师告诉我,她爸爸出去打工家里有他还有另外一个弟弟。弟弟还是没心没肺的年纪,今天这样的场合他根本不愿意来。说心里话,我挺瞧不起留守儿童得父母,因为我一直认为陪伴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爱,作为父母不管吃什么样的苦,才应该吧孩子留在身边才对。看着他胆怯的模样我实在不忍心让这次采访变得“煽情”,我打趣的说到,“没事你别紧张,一会儿想聊什么聊什么,你今天吃的什么玩的什么都可以告诉爸爸”。说话的同时我开始调试我的摄像机,负责人问我:你准备好了吗?我回头看着那个男孩,“没事,他可以了我就行”。男孩走向电脑前面的椅子,他身体小得我觉得他爬上去都费劲。接下来我开机了,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个“煽情”的新闻,但是我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幕我实在不忍心开机。

  看到父亲的那一刻,那个男孩哭了,细小的眼睛落下大颗大颗的眼泪,我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的人但是这样的场面我也没想到,那一瞬间我觉甚至觉得能够保持镇定按下开机键的我都有些残忍,没有想到突如其来的一,竟然让我闯入这对父子这的温情之处。我不知道如何处理接下来的拍摄,特写,全景。我有些不知所措了,对面那个年轻的父亲,轻轻的说到,“你要听话”。然后他低着头挪出了画面,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看到父亲也会有思念,也会有心酸。是的,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永远不要哭,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永远开心快乐,可是他不在,他们这样的父母就只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听话一点、再听话一点,听话一点他就不会因为着凉生病。听话一点没有父母他还是会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听话一点他就可以拿起锅铲,站在踮起脚才够的上的炤台边,听话一点他们才能平安快乐。

  我低下头,眼泪滴落在了我摄像机的屏幕上,那一刻我决定了这篇文章还是不能“煽情”,我不忍心去问他想父母吗?我不忍心去问他怪父母吗?我不忍心因为这篇稿子的完整度去刺痛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父亲整理好了情绪,面带微笑的看着儿子说“你最近听老师的话吗?”

“听了”

“你要记得放学早点回家,带好弟弟。”

“知道。”男孩乖巧的点头。好像刚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父亲已经是父亲了,但是微笑的嘴角下还流露出一丝青涩。为人父母没多久,可是身上的重担却没有减轻过。

后来回想这件事,我想对那个孩子最好的祝福依旧是,你要听话一点,再听话一点,这样父亲的身不由己才能得偿所愿。


文章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联系作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