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因为家长从小一次一次的否定批判,我才会一次一次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分外在意,性格行为扭曲,永远学不会落落大方,在别人眼里小家子气,内心自卑,以笑容掩饰尴尬,委屈求全,毫无主见。

什么是中国式父母?

就是他们永远否定你且无比扫兴,打压式教育在他们脑海里根深蒂固。小事说不停, 大事拎不清,控制欲极强,你还不能反驳,反驳了就是你有问题,你买的任何吃的用的穿的都不好。


我们更厉害,我们在不完美家庭里长大 没有误入歧途或者变成歪曲的人格,且还能拥有较为正常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并且善良 ,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

从我们这辈开始,不要做扫兴的父母,让他们拥有被允许的童年。鼓励孩子,认可孩子 ,表扬孩子!

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他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要求父母一定有多好。


有一个"扫兴"的父母,往往意味着他们常常在你想分享快乐或热情时,无意间泼冷水。这种体验可能复杂而矛盾,既有爱和关心的底色,又带着不被理解的孤独感。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感受:

1. 「快乐总是被打折」

  你兴奋地分享成就,他们第一时间指出不足:"考了98分?那2分怎么丢的?"

  你买了喜欢的东西,他们皱眉:"又乱花钱,这东西有什么用?"

  → 久而久之,你会开始自我怀疑:"我的快乐真的值得开心吗?"


2. 「分享欲逐渐消失」

  小时候兴高采烈讲学校趣事,却被教育"别总说这些没用的",后来你选择沉默。

  长大后,他们抱怨"你怎么什么都不和我们说",但你可能已经习惯了关闭沟通的通道。


3. 「焦虑感如影随形」

  他们的扫兴常源于过度担忧:

    "和朋友旅行?出事怎么办?"

    "换工作?稳定更重要!"

  → 他们的恐惧会变成你的枷锁,让你在每次冒险前先自我否定。


4. 「爱和伤害并存」

  你知道他们本意不坏:可能是成长年代的艰苦让他们习惯居安思危,或是他们不懂如何表达认可。

  但那种"我为你骄傲"永远藏在"别骄傲"背后,让人感到心累。


5. 「代际差异的无奈」

  他们用自己年代的模板衡量你的生活:"我们当年…你现在怎么还…"

  - 你无法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就像他们无法理解你为什么需要"毫无意义"的仪式感。


如何应对这种扫兴?

理解但不内化:明白他们的反应更多反映他们的成长经历,而非你的价值。

设立情绪边界:适当过滤负面评价,保护自己的分享欲(比如先和能共情的朋友分享)。


非对抗沟通:用"我需要鼓励"代替指责,比如:"我知道您担心我,但这时候我更想听一句‘做得好’。"


自我肯定:练习给自己"精神鼓掌",你的快乐不需要他人批准。


父母也许永远学不会恰到好处的捧场,但你可以学会不把他们的局限变成对自己的怀疑。扫兴是一种习惯,而快乐是一种能力——当他们的冷水无法浇灭你的火种时,你就真正长大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