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抗滑修复中的抛丸工艺技术与应用

抛丸工艺的核心作用与适用场景

抛丸工艺在高速公路抗滑修复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通过机械抛射钢丸清理基面,能有效去除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的浮浆、油污及松散层,形成均匀粗糙面,增强防水层、黏层与罩面层之间的粘结性能。江苏经纬隧桥防水技术有限公司凭借丰富经验,将经纬抛丸工艺成功应用于多个重大项目,如沪通长江大桥和京沪高速新沂至江都段改扩建工程。在沪通长江大桥项目中,混凝土桥面抛丸预处理后,配合橡胶沥青防水层与超薄罩面技术,桥面抗滑系数提升了35%,防水层寿命显著延长。

抛丸工艺应用广泛。在桥面与路面修复中,混凝土桥面抛丸可精准控制处理深度(0.5-3mm),保留骨料完整性,为桥梁防水层提供理想粘结基面;钢桥面抛丸能同步清除氧化层,形成微观锚固结构,提升防护效果。在特殊场景下,隧道抛丸可根治渗水隐患,机场跑道抛丸能恢复摩擦系数,厂房路面抛丸则可增强耐磨性。盐城204国道快速化改造中,经纬抛丸工艺结合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使旧水泥混凝土基层的反射裂缝发生率降低了90%。

工艺参数控制与施工要点

抛丸工艺的质量取决于核心参数的科学匹配。钢丸规格、流量及设备行走速度是关键参数,需通过试验段确定最优组合。例如,沪陕高速平广段PGK-22桥面防水工程中,采用S390钢丸与流量10A的配置,处理后的混凝土基面粗糙度达到80μm,粘结强度提升至2.5MPa。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要点:一是确保作业连续性,抛丸中断后需倒退30cm重新启动,避免处理面遗漏;二是强化环保性设计,封闭式循环系统可实现钢丸回收率超98%,粉尘排放低于国家标准30%;三是注重协同工艺应用,与透封黏层、微表处等技术结合,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在342省道常熟东段改扩建工程中,抛丸预处理后采用4cm薄层罩面,抗滑值提升至70BPN,使用寿命延长至8年。

典型案例与技术创新

在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中,针对车辙路段,采用沥青路面抛丸抗滑修复技术清除泛油层,配合精表处工艺,实现单日施工8000㎡,48小时内恢复交通。

常泰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工程通过抛丸工艺与透封黏层协同应用,解决新旧路面层间粘结难题,剪切强度提升45%,满足重载交通需求。

苏州南湖路快速路东延工程中,钢板抛丸预处理后结合彩色防滑罩面,提升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视觉导引功能,拓展了抛丸工艺的应用边界。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随着交通基建标准提升,抛丸工艺正从单一基面处理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机场跑道薄层修复、隧道防火层预处理等领域需求增长。江苏经纬隧桥防水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抛丸机智能调控技术,实现对不同基材的精准适配,推动工艺向高效化、绿色化发展。未来,抛丸技术将与超薄罩面、精表处等进一步融合,为公路抗滑修复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江苏经纬隧桥防水技术有限公司以经纬抛丸工艺为核心,通过科学参数控制与工程实践,持续为高速公路、市政工程及特殊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品质提升与长效运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