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一个浪漫的城市,它不像河北、江西这些名字一样见文知意,代表着黄河以北、长江之西。哈尔滨,这个在汉语中没有意义的名词是我曾经最向往的城市,哈尔滨工业大学亦是我心中最神圣的学校。
18岁那年,虽然没有踏上去往哈尔滨的火车,但是我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没有缘由,因为一所学校,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城市,我的第二个家——威海。威海是一个不大的城市,哈工大(威海)更是一所面积不大的“985”高校,但是每每被问及在哪里读书,我都会万分自豪地说:“我在威海读书,那里有我国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我在哈工大读书,那是我国唯一一所拥有海岸线的大学。”是的,这就是我对母校的爱。我想这也是30年来,从哈工大(威海)走出的万千学子深深的母校情怀!
大学四年,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和母校一起成长。仍记得预备党员党课上赵国亮老师讲述威海校区初建时的艰难岁月,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一座单独的图书馆,不过在学校制高点处飞扬的尘土,使我们看到了学校的发展,看到了希望。2012年,在各项经费不能和一线城市高校相比的前提下,我校的科研经费突破了一个亿的高度。一个亿,这是我校全体科研教师的努力成果!一个亿,这是对我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最好诠释!
大学四年,在最温暖的校园生活中,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我受伤时,室友的照料与陪伴、班主任的关怀与问候都让我更加坚强;考试前,寝室内集体讨论问题,共同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6名同学全部获得保研资格;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收获的欢乐和友谊是今生都不可复制的财富;在单纯青涩的年龄里,遇到生命中对的那个人……大学,于我而言,真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当我背起行囊离开这个生活了四年、挥洒了青春和热血的校园时,我才深知我对它的感情是多么强烈。可是又能怎样?只能回头再望一眼我们的校训石,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铭记于心,将学校美丽威严的校门深深印在脑海里,安慰自己“我会回来的”,然后毅然决然地离开。
进入新的学校学习,我才明白我的母校是多么的年轻。看着周围的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参与国家“863”、“973”项目,不禁想到我们学校大多靠科技立项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看着每周都有大量的学术讲座、心理讲座,不禁想到四年中自己听过的唯一一场学术报告。是啊,我们的母校太年轻,它才30岁!可是,我们的母校又是多么迫切地需要新的力量和血液!哈工大(威海),这个让万千学子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正激昂地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值此母校三十周年校庆之日,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祝愿母校为祖国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