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漫谈

已经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梅花了,只记得小学毕业那年,贴在床头的座右铭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至于梅花长什么样子,是何种香气,并不知晓。

上初中时爱上写小说。首篇小说什么内容与从记忆中消失,只记得男女主人公的名字是“青松”和“红梅”,现在看来很有时代感,其实那时候仍然没有见过真正的梅花的样子。

喜欢梅花是因为人们赋予它的寓意,它预示着顽强、雅致和坚贞,代表着傲然挺立、高洁、谦虚品格的人。作为古代文人雅士青睐的传统之花,自古寒冬腊月只有它独自绽放,悄无声息。清雅却有德行,它让我想起那些寓默默无闻、坚韧却有风骨之人。

记得初三时学校的阅览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虽然只有一些报刊杂志之类,但学生们真像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突然见到水一样,那真是爱不释手啊!因为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家长即没意识也没财力为孩子购买课外书,获取知识渠道少得可怜。

记得当时读到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时,欣喜万分,拿起笔抄录起来,对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几句,喜欢得不行,当时感觉与自己的心里状态很契合,仿佛自己就是那被群芳妒忌的梅花一般。现在想来,只是当时宠爱自己的父亲刚刚离世,内心失去依靠的自己内心敏感,自卑又自傲,看到这首词才会产生情感共鸣。

高中时,读到林逋的《山园小梅》和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才真正懂得:梅花那古朴苍劲的主干,疏影横斜的枝条,朴素淡雅的花苞和月夜浮动的暗香下,寄寓着多少文人的无奈与情思,让我在对梅花痴迷同时又多了几分怜惜。

成年后有了更多的机会观赏的梅花,但并没有因为司空见惯而对它产生审美疲劳,仍然一如既往地喜欢它。那凛冽寒风中,傲雪凌霜的寒梅,初绽于初春的霜雪之下,满树雪白中露出的点点红色,带给人是生机,是希望,是风催雪压下不屈的生命,值得我们去顶礼膜拜。

如今的我,既历经世事的沧桑,也感受过人间亲情友情的温暖,仍喜欢梅花,但感受到是花满枝头的绚丽,暗香浮动的优游。

“一树梅花一树诗”,那诗意的梅花虽生于贫瘠的土地,面对恶劣的环境,受到风催雪压,但它不抱怨,不放弃,依然以雍容典雅之姿,傲然绽放于冽冽寒风的枝头,将馥郁的芳香留给人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