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老爸到厨房来跟我说,我婆婆作了腊八粥,我公公一会儿送过来。
我听了没说什么,毅然坚定的准备热热昨晚剩的豆浆喝。
过了一会儿,公公来了,端来了一大锅腊八粥,目测又得喝上三四天。打开锅盖,一股糊味扑鼻而来。得!又被我猜中了!婆婆的腊八粥味道依然不变啊!
爸妈先各盛了一碗喝,看表情,真的不好喝,但老公在家也不好多说什么。后来我豆汁喝完了,就盛了小半碗也尝尝味道到底怎样。这味道~~~~~糊味自然是不必说了,还有股酸酸的味道,另外婆婆又放了点橘子皮,所以还夹杂着橘子皮的味道,但就是没有一点粥的香味。
唉~~~~可怜婆婆这一番好心啊~~~~~~肯定是一大早就起来忙活了,可是~~~~~
我们老家那边不大喝腊八粥,或者说是我们家不大喝,总之我印象中,一到腊八节,我们家就只是泡上腊八蒜,等到过年的时候正好拿出来蘸饺子。
直到结了婚以后,婆婆每年腊八都会做腊八粥,而每年的腊八粥全都无一例外的会糊锅,所以,我至今没有尝到过好喝的腊八粥到底是怎样的。
那婆婆做的腊八粥到底为什么年年糊锅呢?
其实,不止是腊八节的腊八粥,平时的稀饭之类的也会经常糊锅。为此,老公做过详细的分析。婆每次做粥前的估计和实际放米或豆类的量总是不一样。画面是这样的,本来差不多已经准备好了做粥的粮食分量,这时,她突然看到了麦片,好,抓一把放进来!哎!忽然又看到了薏米,好!抓一把放进来!忽然又看到了百合,好!再来点!……于是乎,最后的量就可想而知了!那量多了完全可以多加水嘛!可有时锅的大小摆在那里,按照比例加水的话那得沸出来了。有时确实就是没搭配好米和水的比例,导致糊锅或者很稠很粘很不好喝。
粘稠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乘上一碗粥后,过了一会儿就晃不动了。有一次,老公说,这稀饭太噎人了,吃口馒头冲冲。当时差点把我笑死,可也是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作为儿媳妇是不好说什么的,所以就强忍着喝下去,或者自己偷偷加点水兑兑。老公以这么幽默的方式说出来,算是一个比较折中的表达方式。
平常的粥就是这种程度,那腊八粥就更别提了。一般腊八粥都会选择8种粮食做成粥,但我婆婆都会以8作为基数,绝不会做低于8种粮食的腊八粥。做完后还很自豪的跟我们说,瞧瞧我们的腊八粥,可不止8样哦!大米、小米、黑米、红豆、绿豆……最后很可能都数落下了。我们能说什么呢?她也是一番好意、一腔热血的,所以我只能附和着点头说好。
今年的腊八粥我也不知道她到底又放了多少种,但橘子皮放里面也是够有创意的,还有大块的黏糊糊的地瓜……
唉~~~~每年腊八节的烦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