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不作基金定投普及,想了解定投基础知识的可移步之前写的文:
接触基金,是从接触股票开始的。没在股票亏过都不好意思买基金,毕竟如果股票能稳赚的话谁买基金呢?
2014年入的理财行当,不久开始接触股票。
那会儿工(xia)作(ji)很(bo)忙,作息极不规律,又没什么股票常识,但谁都抵不过恰好赶上2015年大牛市。
大概3月份,身边已经不少人在谈论股票。起初我以为是职业缘故,大家都需要关注市场。直到后来,突然身边有声音“股票账户已经翻倍了!”
我还没开户呢老铁?!
于是脑袋上顶着俩字:韭菜,就兴高采烈地去开户等收割暴富。
确实也挣了俩月钱,但相比于从2014年9月份就上车已经翻了倍的那些个“股神”,这点浮盈真上不了台面。
心里倒也美滋滋,只是养成了总刷分时图眼不离K线的臭毛病,仿佛盯着它就能多涨一点。
接着就到了6月。
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掰脚趾头都能想清楚:
高处风景好,高处不胜寒。
两个月30%的浮盈经不住一个星期,不是亲历很难相信。人的潜意识总会觉得涨10%的可能性比跌10%大的多,却忽略了也许这只是牛市或是你的股票交易软件给的错觉。
后来套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再后来打开交易软件的频次越来越低,最后也就不看了。
中间还因为急需资金还割过肉,当时算过,自己的账户至少需要250%+才能返本。
也许和股票的缘分,是为了让我遇到基金。
为什么会开始关注并研究基金呢?
因为懒。
在股票赚钱,除了需要基本金融财会知识外,还要跟踪公司财报、行业研报和宏观经济数据。三千家上市公司,纵然有筛选器选出几十上百,也依然要面对随时可能的黑天鹅风险。
基金却不然,托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以上这一切有基金经理做了。
定投更不然,甚至都不用太挑时候(择时)或研究标的(类似择股)。最初花上点功夫研究完,闭眼买就好了。除非遇到更换基金经理、重大决策失误或规模赎回等等,都不用考虑换基。
从对股票市场绝望的三年前开始研究并定投,借着16-17年一波小反弹,有过17%的收益。
后来因为工作变动和连续创业,收入不稳还负上了债务,不得已将资金全数赎回。
但感恩的是,还是会有一些客户信任。从去年开始一路跟随定投,如今也都是正收益。虽是鼓励小额参与,但从去年到现在,跟投的资金也已近500万。
这是跟投较久的一位客户净值截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段美妙的微笑曲线,那是和时间做朋友最好的证据,是时间馈赠的礼物。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每一分收益背后都有原因。
从3月以来,我陆续把关键位置的判断发在微博记录和沉淀,操作层面的策略则会私发给跟投的可爱客户爸爸。
也是随着时间拉长,才越发感受到这种通过基金定投与时间为伴的感受是如此美妙。
在3月下旬提示猪肉板块风险:
4月下旬提示风险,作出六成横盘判断:
5月开跌时,逆势喊基金加仓的判断:
中旬继续提示加仓,静候时间的玫瑰:
端午节前判断会破“大校2833底”:
不怕打脸吗?当然怕。但当我的出发点不再是预测或盈利,而是感受时间和市场波动,心态就完全不同了。
资金如水,看潮起潮落。当从分时中抽出来开始关注周线、月线甚至年线级别波动,不仅时间富余了,也更容易发现规律。
我庆幸自己能坦然接受在股市亏钱的事实,也可以坦然接受负债而不得不赎回基金的经历而重新开始关注市场,才有机会像如今这般平和地看待理财和投资。
小富靠勤,暴富靠运,而运只能感受和跟随,非人力所能左右。
最后,分享一段非常欣赏也一直牢记的话:
把视野拉长到三年以上,能隐约感受到经济的波动;如果把视野拉长到十年到三十年,就能看到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的影响、社会风气的演变、经济格局的调整;
如果把视野拉长到五十年到一百年,能看到国家的兴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战争与和平的更迭;如果把视野拉长到数百年到数千年,你能看到文化的形成与沉淀、宗教的兴起与衰落;
如果把视野拉长到数万年乃至数百万年,就能看到进化的脉络、气候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