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七个习惯就是“不断更新”。
我们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就是自己。对自己投资,对我们用来处世和作出贡献的唯一工具进行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提高效能,我们要定期从四个方面磨炼自己——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1、身体(锻炼、营养、压力调节)
2、精神(实现价值、忠诚、学习、冥想)
3、智力(阅读、想象、规划、写作)
4、社会情感(服务、移情、统合终效、内在安全感)
身体层面
身体层面指有效呵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和定期锻炼。
在这个层面上,由于锻炼属于时间管理矩阵中的第二事务(重要但不紧急),很少人能坚持不懈。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由于长期缺乏锻炼,面对健康危机,深陷第一类事务(紧急且重要),得不偿失。
很多人觉得自己日理万机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这个想法其实大错特错。其实我们每天30分钟时间锻炼即可;训练方式因人而异,可以到健身房使用专业器材、在家练瑜伽或跑步。即使在工作中,也能抽出一分钟做个全身伸展,完全没有时间和地点上的负担。
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磨炼意志,养成习惯一“积极主动”的肌肉。如果你坚持以身体健康原则为行动指南,而不是消极对待对妨碍锻炼的因素,那么你的自我评价、自尊和诚信也会受到深刻影响。
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有人通过欣赏优秀文学或音乐作品来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有些人则通过与自然交流来达到目的。
精神层面的更新需要时间,由于这也属于第二事务,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重视。正因为如此,七个习惯中的“以始为终”,制定个人使命宣言才至关重要。一旦我们深刻理解了生活的中心和目标,就可以不断反思,持之以恒,在更新精神层面的过程中,就可以抱着坚定的信念,构想并实践每一天的生活。
智力层面
我们大多数人的智力发育和学习习惯都源自正统教育。一旦离开学校,很多人就丢掉了学习的习惯,不再每天阅读和写作、不再用心思考,也不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力用进废退,这就导致我们对外面的世界越发迟钝。
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新知识,磨砺心智,拓宽视野。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这也属于第二类事务,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接触当前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实践习惯五“知彼解己”,则会事半功倍。否则,如果尚未真正理解作者的初衷就根据自身经历过早作出判断,就会事倍功半。
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会变得更清晰、准确和连贯。如果能在写作时和他人深入交流思想、感受和理念,而不是肤浅地停留在事物表面,也有助于我们提高思考、推理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组织和规划是另外两种和习惯二“以终为始”和习惯三“要事第一”相关的磨炼心智的方式。以终为始,为实现磨炼心智这一目标而运筹帷幄,运用大脑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事先预见结果和过程,即使无法预见到具体步骤,至少也能预见到主要途径。
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和习惯一、二、三,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密切相关,围绕个人愿景、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的原则。而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四、五、六,即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围绕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社会/情感层面
生活中社会层面和情感层面之所以紧密相连,是因为我们的感情生活首先源自并体现于与他人的关系,但不仅限于此。社会/情感层面的更新不像其他层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我们可以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完成这项工作,但练习还是必要的。
当我们在和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意见分歧和不同视角,我们就要实践习惯四“双赢思维”:“我知道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不如先交流一下意见,直到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办法,你觉得如何”。
然后,开始实践习惯五“知彼解己”。想理解别人,要先做到移情聆听,目的不是作出回答,而是深入、全面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当我们能像对方一样解释他们的观点之后,就集中精力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对方也能理解自己。
既然大家都致力于寻找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并能深入理解彼此的观点,就可以转向习惯六“统合综效”,共同努力拟定消除分歧的第三种解决方案,该档案需要被双方认可而且由于大家最初提交的方案。
以上的习惯四、五、六(即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的成功关键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情感问题,与我们个人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至于增强内在安全感的方式,包括: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实践双赢;乐于奉献、服务人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