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那些事儿

每年的6-9月,是租房的高峰期。应届毕业生们提着行李,走出校门,来到中国一线城市的出租屋里,试图拿到他们所追寻的生活的第一把钥匙。

我朋友前几年从青岛毕业时,想着要“干番大事业”。他和同宿舍楼的四个青年人一起来到了深圳。在宾馆落脚两夜后,刘潇找到了一家租房网站。两位穿着西装、皮鞋锃亮的中介告诉他,有一个号称“交通方便、设置齐全、具有独立卫浴”的大开间。让他惊喜的是,月租才700元。

不过,事情从第二步开始就变得有些不对劲。一个老头骑着一辆三轮车来接他,几公里的路就收了50元。等抵达,刘潇看见,那栋楼楼高两层,保持着原始的砖瓦架构,原来是当地农民的杰作。他数了数,一层楼里住着50多户人家,一间挨着一间,紧闭着门,工厂宿舍似的。每层楼的尽头还有一台共用洗衣机,是刘潇从未见过的投币式。

他提着两个25公斤的行李箱,终于走进了中介口里的“大开间”——面积十余平米。整间房只有一扇窗,面积还没一本打开的书大。

后来他从干中介的朋友口中得知,在租房业里,“黑中介”是种常态。此外,朋友还警告他,许多正规网站上写的“业主直租”,实际上是二房东转租。一些盯紧毕业生钱包的人租下好几套房甚至一栋楼,隔断,改造,再转租给年轻人们。曾经有二房东收完钱后走人,住到一半业主来了,以要推倒隔断为由,直接将租客赶走。而签合同时面目和善的二房东,此刻再无踪影。

打开豆瓣,查找“租房”。全国数以百万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如何绕开骗钱的中介、古怪的房东和不讲卫生的室友。一个创建于2008年的“上海租房”小组,目前已有62万成员。他们时刻活跃,平均每4秒,便有一个话题评论区更新。

而年轻的租房者又是其中的主力。58集团的房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7-2018中国住房租赁蓝皮书》显示,直至2017年底,中国租房的人数达到2.5亿,占当年总人口的18%。其中,初入职场的90后占比近70%。

这些年轻的租房者往往被打上这样的标签:漂泊、拮据、迫不得已。杂物堆满不到10平米的房间、银行卡上工资上涨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速、找到合适的室友比谈恋爱还要难、以往亲密的关系也容易在狭小的空间里分崩离析。

但也有人能在妥协中找到温暖。布女士原本住在一处老家属院,小区安静,能听见鸟在清晨的鸣啼。但换房子后,她再也没有听见清晨的鸟叫。偶然听见那“熟悉、可爱”的声音,她还能感觉到幸运。李平把自己租的房间称作“窝”,虽然不足十平米,但处处都是喜欢的物件,按照她习惯的方式摆设身边。刘潇曾和一同前来北京的那四个男生一起,连续吃了两个月的萝卜白菜汤。但他承认,这总比一个人待着好,“在一起,就还能有点快乐。”

人们通过租赁的方式,在钱包和房价间达成一种妥协。当素未蒙面的人们在格子中相逢,你永远无法料想,下一个化学反应,会生成什么结果。

在中国,如果有一千种人,就必然有一千种和房子有关的故事。无论是出于生存的被动,还是为了改善生活的探索,存储在那间房子中的情感与记忆,都会随着一份合同的到期,而失去延续的可能。

那么,你和租房之间有什么样的记忆?无论是一张照片、一段话,还是一个故事,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或许之后的某一天,你的故事,就会组成一篇文章,呈现在你眼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 猫小猪 就在前两日,我和老夏手捧厚厚一打毛爷爷,终于和房东把房子签了,额外还准备了一小叠毛爷爷给中介,啊,...
    猫小猪阅读 2,634评论 10 38
  • 今年是我来上海的第七年,租房的第七年,住着租来的第七个房间。 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像极了小时候那道无聊的水箱应用题:...
    一只汪和她的朋友们阅读 3,111评论 28 67
  • 以下内容是关于二房东租房做兼职的故事,不一定对你有帮助,花费您的时间请谅解。 一直在思考做些兼职,但因为主职工作时...
    吴荣常阅读 131评论 2 0
  • beauty丁有点烦恼!!! 事情要从九月份说起,当时小姐妹们和我汇合之后,花费一个月时间找房子,最终找到一个我们...
    beauty丁的日记阅读 716评论 0 0
  • 爱一个人,就以她为圆心画圆,她走了,但她身边的东西还在,她爱的人也还在。 奶奶离开之后,我曾一度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勇...
    Cora狂奔的土豆泥阅读 202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