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卷耳》: 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不然越想心里越慌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这首诗是一首“思妇诗”,顾名思义,讲的是思念丈夫的妇人。

一首“思妇诗”,怎么会取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卷耳”为题目? 那是因为《诗经》以前叫《诗》,诗就是那时候的歌,不但能唱,还能押韵。只是时间久了,汉字的很多读法,已经很那个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才不押韵了。称之为“经”,那是两汉的大儒们,把它奉为“经典”,所以才改成了《诗经》。而且这些《诗》还没有题目,为了方便记忆,只好按照最简单粗暴的规则:取每一首诗的第一句前两个字作为题目,或者提取两个字做题目。不光《诗经》这样,《论语》每一章起名字,基本也是遵循这个套路。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右为苍耳

回归正题,既然是“思妇诗”,那思念的那个人肯定是不在家的,至于去了哪里,没人知道。

第一节说,女子出去采卷耳。卷耳就是苍耳,嫩芽可以吃,成熟的苍耳果实,可以入药。

如果你仔细看《诗经》,你会发现里面的女人们,基本上把田野里能采来吃的都采了一遍。

苍耳,果实成熟后变硬,成为浅黄或者浅褐色。

这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粮食不够吃。为什么不够吃呢?后面会讲到的时候,我们再细聊,今天就暂且按下不表。

女子采卷耳,连浅浅的小筐都没盛满,想起了离家在外的丈夫,心里很难受,干脆把筐丢在了大路旁。

接下来,后面三节画风突变,讲起来了丈夫的事儿,而且很奇怪地是,竟然还是用第一视角讲的,讲的都是“我”怎么样怎么样。

崔嵬,指是高而不平的土石山; 高岗,指的是高土坡; 砠(cú),指的是乱石岗。总之,“我”骑着马出现的地方,都挺点儿背的,反正是路不好走就对了。

既然走的人这样的路,“我”的马也跟着受了不少苦。一路走来,动不动就过山头,马就扛不住了; 先是腿软了(虺隤 huī tuí),紧接着病了(玄黄),最后连路都走不动了(瘏tú矣),仆人也跟着病倒了(痡pú矣)。

那“我”这一路是何种的心情呢?“我”的心里也很难受,只能一杯又一杯,借酒浇愁,希望自己能不那么思念妻子,因为实在心里堵得慌。

这首诗最高明之处就在这里。

另一本书中找到的疑似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的插图,这幅是正确的。

女子出现了,采卷耳心不在焉,在大路边撂了筐子。男子凭空出现,一路跋涉,马也跑不动了,仆人也病倒了,却只能借酒浇愁愁更愁。女子怎么就知道了丈夫经历的这一切?

答案是:她不知道,她猜的。

“我”的视角,即是丈夫的视角。如果是用视听语言,那就是女主角在单相思,想象中浮现了丈夫艰难行路的情形。她还进一步幻想,丈夫假酒浇愁,思念自己的情形。

这不是“玛丽苏”的剧情吗?很多女生是不是都幻想过这样的场景,幻想着心中所想的那个他也正在思念着自己吗?

诗里的“我”在想她,非常想她,惨兮兮的时候,心里想的念的都是她。

然而,这只是女子单方面的想法而已,可能只是女生太过焦虑,想要通过这种想法来安慰自己。

因为不管她是出于关心,担心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还是她只是思念过度、为自己寻找心里安慰,无非是为了求证一件事: 他是想我的,爱我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都是这样想他呀。

写“我”想她,只是为了说明她想“我”,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样是为什么前面说,这首诗非常高明的原因。中国人委婉、内敛的表达方式,源头就可以追溯到类似这样的古诗中。

这样一想,顿觉地这个女子有些可怜。她对丈夫那是真爱啊,爱到自己编出理由来骗自己,真的让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诗经》专题第3篇,总第003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7,642评论 0 18
  • 诗经详解(一)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汉唐雄风阅读 4,345评论 0 41
  • 【卷四】古籍《诗经》「小雅 」四牡,差人苦于劳役,叹息不能回乡! 第二章 小雅 本章分 共 7 节,合计收录 74...
    汉唐雄风阅读 1,785评论 0 0
  • 我大学想做的事 1.读完自己的书单 2.写一本让自己觉得很满意的小说 3.一个人去一次旅游 4.过四六级 5.考到...
    撰稿人留夏阅读 413评论 2 6
  • —————————————————————九月三日创于浏阳 夕阳余晖之下 来往的车 不断驶回家的方向 行走的人 早...
    张启和阅读 5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