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我值归家之际,于火车上再次读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火车上嘈杂喧闹,但却丝毫不影响我沉下心来,如月夜下慢慢品一杯茗茶一般,沉浸在书中,观肖申克监狱的百态,思考如自由生命等人生永恒的话题。
《肖申克的救赎》全书并不算太长,勉强称得上一部中篇,但作者斯蒂芬.金却用极为朴实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关于银行家越狱,关于坚持,关于追寻自由的深邃的故事。作者以第三人雷德为视角,用倒叙插叙等老练的手法描写出了主人公安迪.杜弗瑞因冤入狱,被狱中同性恋迫害奋起反抗,利用自己银行家的知识成狱中上宾,最后用雕石的石锤,花了二十七年的时间,挖穿隧道,最后成功越狱的故事。
全书读完,如喝下一杯凉茶,浇灭了盛夏逼仄的暑意。最为震撼之处莫不过是那把因频繁使用已磨损地不成形的石锤,那个花费二十七年时间才被挖穿的隧道,那个为追求自由,在黑暗肮脏恶臭冲天中爬过五百码的瘦小的身影。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正像书中雷德所说的那样,一个人每天哪怕拿出一点点时间,干点什么,学点东西,最后得到结果会难以估量。安迪自偶然中发现监狱石墙松软,起了越狱的念头后,坚持用简陋的不能再简陋单位工具,默默挖凿,每天只能将进程推进一点点,第二天小心翼翼的将藏在口袋中的石土抖落在操场中,耐心的犹如一位细细照看婴孩的母亲,在乘以二十七年的时间距度,最终完成了这个在雷德看来要花六百年时间才能实现的壮举。水滴石穿是一句古老的谚语,简练却缺乏振聋发聩的力量,《肖申克的救赎》却倍之。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持之以恒尤为难能可贵,为什么别人都比你优秀,抱怨,怨天尤人,只能反映出你内心的弱小,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是极度自律,持之以恒的人。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如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这很简单,少刷一点头条,少刷一点抖音就可以办到,但持之以恒,半年之后,暮然回首,确是收获无数。毕竟哪怕最微小的事物乘以时间的力矩,都将能得到可观的结果。
《肖申克的救赎》又是一个关于追寻自由的故事。自由到底又多可贵?我感觉不到,各位读者多数也不能切身体会,因为自由于你我就如空气一般,触手可及。人类又怎么会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目之所及,触之可得的东西珍惜呢?只有失去,才会珍惜。
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狱,自由成为过往云烟,奢华如同钻石。对自由的向往,在同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当广播室中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响起,所有的囚犯都默默停了下来,空灵的女音在他们耳边缠绵,诉说着轻快的故事,他们凝视着远方初升的太阳,金色的阳光轻柔地抚摸着他们的脸庞,那一刻,他们放佛置身于乡下的舞会,自由又一次那么触手可及。
还有在电影的末尾,安迪忍耐着舔舐人心的黑暗,爬完了五百码恶臭污浊的下水管道,在倾盆的雨中,安迪急不可待的褪下污浊的衬衣,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吃力地举起已脱力的双手,任由雨水落在脸上身体上,用尽最后的力气拥抱着失而复得的自由,Freedom!
那一刻感动之余却是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原来,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在失去之后,才显得异样的珍贵,而可悲的是,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在失去之前都不会加以珍惜。正如三体人所说的那般,生存本就是一种幸运,人类却当成了唾手可得的权利。对生命常怀敬畏,对自由倍加珍惜!
《肖申克的救赎》其精神内涵远不只以上两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细细体味。仅以此篇,与君共勉,希望彼此都能持之以恒做某件事,珍惜自由呼吸的每一天,在逝水的流年中把自己打磨的越来越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