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来北京的第4个月,从期待到失望到从头再来到现在,4个月的时间我成长了很多,每个月都觉得上个月的自己十分可笑,所以这篇文章,我想复盘一下我过去的4个月。
永远不要高估人性,永远不要把别人的处境想得太乐观
这是一个现实又充满理想主义的世界,每个人都希望占到便宜,都希望世界对自己宽容一些,但又特别喜欢用标准规则去评价外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源于我们看到的和我们想象中的世界而非真实的世界。
高估人性是基于世界不合理的期待上,做不到的事完不成的目标总期待着外界能替我们完美的完成,否则外界便是坏的。高期待值产生高失落感,所以请降低期待值,别人的处境可能比你想象中要更糟糕。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基于目标和价值观一致的互惠共赢
4个月的时间,我和一些人走散了,但是也和另一些人走到了一起,走到了现在。为什么会走散,为什么茫茫人海中又是我们走到了一起,我多了一些思考。我发现所有能够走更远的人都是目标和价值观一致的,在合作过程中尽管会有摩擦会有争执,但是目标一致代表了力往一处使,价值观一致给了信任的基础,互惠共赢实现了利益平衡,这群人往往不容易分开。
盯紧自己的目标,不要被花花世界迷了眼
说了那么多虚头八脑的东西,回归到现实层面,多数人活在世上寻求着两个字:目标。啊不,是成功。不少人讲目标和成功混为一谈,成功是一个极具主观意识的词,你眼里的成功和别人眼里的成功可能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你是活在自己眼里还是活在别人眼里。
一个活在别人眼里的人,可能一开始会有自己的目标,但是也会慢慢模糊了目标,慢慢失去自己,于是大声感叹败给了现实;活在自己眼里的人,无所谓他人的言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你会发现那些盯紧了自己目标的人,无论是选择行业还是选择项目,都会有明确的取舍;但是那些迷了眼的人,在不同的项目中迷失了方向,最后却一无所获。
不要认为自己很努力了,你可能只是个渣
这个观点着实很扎心,但着实很现实。请停止你对自己努力程度的错误判断,因为你的同龄人混的好的已经是天使投资人了;
你自鸣得意的加班是高管们的日常,你沾沾自喜的输出是自律者的常态。
请停止自我催眠式学习,买完课不等于会了,学完课不等于会了,看完书不等于会了,实践出真知,底层逻辑结合不了现状永远只是纸上谈兵。
最后,如何舒服的在紧迫感中成长,我找到了一个适用于自己的方法:永远要相信优秀和眼界与年龄无关,找到和自己起点类似的优秀同龄人,学习、交流、持续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