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邊是第二科「若惱不淨」,分三科,第一科「徵」。申二、苦惱不淨(分三科) 酉一、徵【云何名為苦惱不淨?】酉二、釋【謂順苦受觸,為緣所生,若身若心不平等受,受所攝。】 怎麼叫作「苦惱不淨」呢?「謂順苦受觸」,這個時候有些苦惱的境界衝擊你,你心裡面有苦,接觸這個苦受的時候。「為緣」,這苦惱的境界衝擊你,以此為緣就生出來你的覺受,你就有感覺。這感覺有兩種;一個是「身」、一個是「心」;這個身就是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個心就是第六意識。這個「不平等」,就是苦受叫作「不平等」,你心裡面不平:怎麼我這麼苦呢?「不平等受」,這苦受就是「不平等受」。「受所攝」,這個「不平等受」所攝的其他的事情,因為你心裡面感覺到苦,其中還有其他的一些事情;那麼你可能會發出來瞋心,或者是你還要忍受一點、又有一個忍耐的意思可能會出來,或者是有其他的貪也隨著來了,這些事情,這一類的事情。酉三、結【如是名為苦惱不淨。】 這就叫作「苦惱不淨」。申三、下劣不淨(分三科) 酉一、徵【云何名為下劣不淨?】 現在第三個;一個「朽穢不淨」,第二個是「苦惱不淨」,這下面是「下劣不淨」。分三科,第一科「徵」。 「云何名為下劣不淨?」怎麼叫作下劣不淨呢?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酉二、釋【謂最下劣事、最下劣界,所謂欲界。除此更無極下極劣最極鄙穢餘界可得。】 「謂最下劣事、最下劣界,所謂欲界」,這個最下劣的事情,和最下劣的世界。這個「事」和「界」就是在這個範圍內,在這個世界才有這種事情;不是這個世界、其他的世界沒有這種事情,所以叫作「下劣事,下劣界」。這個「下劣事、下劣界」究竟指什麼說的呢?「所謂欲界」。這個「欲界」從地獄到欲界諸天都有欲的問題,都有這個欲的問題,色聲香味觸這個欲的問題,屬於「欲界」。這個「欲界」裡邊是這樣子。 「除此更無極下極劣最極鄙穢餘界可得」,除掉了「欲界」這個下劣事最下劣界以外,另外更沒有這個「極下極劣最極鄙穢餘界可得」,再沒有了;色界天、無色界天沒有這個欲的問題,他們內心裡面有禪,有三昧樂,他不攀緣這個欲的這些事情。所以就是欲界有這個最「極下」、不是高尚的,「最極」鄙劣的極鄙穢的事情,在「餘界」是沒有這些事情,不得。酉三、結【如是名為下劣不淨。】申四、觀待不淨(分三科) 酉一、徵【云何名為觀待不淨?】 現在是第四科,什麼叫作「觀待不淨」?分三科,第一科是「徵」。什麼叫「觀待不淨」呢?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是「標」。酉二、釋(分二科) 戌一、標【謂如有一劣清淨事,觀待其餘勝清淨事,便似不淨。】 這是「標」。「謂如有一」,就是說有這麼一個,「劣」就是不如,他不如人家這種「清淨事」;本來這個事情不是污穢的事情,但是是「劣」的清淨事,不是殊勝的清淨事,劣的清淨事。「觀待其餘勝清淨事」,你觀這個「劣清淨事」來對待那個「勝清淨事」,「便似不淨」。「劣」還是清淨事,但是和那「勝清淨事」對比時候,就感覺他也是不淨了,也是不淨了。這是「標」。 下邊第二科是「例」、舉個例子,分兩科,第一科是「有色待無色」。戌二、例(分二科) 亥一、有色待無色【如待無色勝清淨事,色界諸法便似不淨。】 這是舉個例子。譬如是,對待那個無色界殊勝的清淨事;誰待它呢?就「色界」,色界的法若對「無色界」來說,「色界」的法就好像不清淨了,這就是有這個差別。 這是第一科,現在第二科「生死待涅槃」。亥二、生死待涅槃【待薩迦耶寂滅涅槃,乃至有頂皆似不淨。】 這是另一種對待,另一種相對。說什麼是所對待的、所比對的呢?就是「薩迦耶滅」,就是我見,我、我所見、我癡、我愛、我慢、這些這個我見,你這我見「寂滅」了,寂滅了就是「涅槃」的境界;所以修無我觀非常重要。這個我見寂滅了的涅槃的境界為所對,「乃至有頂皆似不淨」,欲界色界無色界去對待那個「寂滅涅槃」來說,這三界都是「不淨」,都是不清淨了,都是污穢的了。酉三、結【如是等類,一切名為觀待不淨。】 這叫「觀待不淨」。前邊說是欲界是最下劣事、最下劣界;這「觀待不淨」,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不淨」,不只是欲界了。(20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