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主要是讲如何表现自己的意图。
1、专注自己的欲望
如果一个人专注于自己所拥有的,那么就会停留在现状,并且持续的体验着一样的生活。所以,如果想尝试新的东西,获取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就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些不一样的事物上。
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上,那么最后自己吸引的也会是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一个人周身的氛围是和自己的注意力相辅相成的。
想要改变现状就要直面自己的欲望,那些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要隐藏它们,可以写出来,让欲望更加的明晰,把这个当成一个每日的刻意练习。放更多的注意力在你想要的东西想要的状态上,而不是故步自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
这个练习不是让人忽视不在意自己拥有的现状,而是不要被这个现状拖累拉扯。不论什么时候,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迅速的转换自己的注意力在令人向往的选择。持续的问自己:我能创造什么?我能做什么去改变?这件事儿我想要达到一个什么状态等等。
同样的,在碰到负面信息的时候,也要学会问自己这些,一遍一遍的问:什么是积极的方面?有什么好的方向?怎样可以更好?
从心理学上讲,当持续不断的给自己正向的力量,会逐渐称为习惯。开始可能会觉得没有用,或者觉得是鸡汤,但是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在某一天回头看时发现,自己更加的主动和富有力量。
2、可视化未来的记忆
学习脑补对未来的憧憬,多一些细节,譬如自己的样子,自己想处在的状态,周围人的状态。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做下来想20分钟,在脑海中描绘那些细节。
这样做的关键是创造和体会一些真实的感觉。挑选一个积极快乐的记忆,在自己的脑袋中不段重现。可能会是自己身处在当时的环境中?也可能是像电影一样播放当时的环境?用同样的方式去想象自己的未来。
如果想有一个新的方向,不要聚焦到那些欲望初现时的场景,而应该去多想几年,扩充这个时间区间。想象自己已经真真正正的习惯于新的真实。
分清楚自己欲望刚刚显现时的那种激动,和自己真正生活在自己欲望引导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帮助自己看清一些东西是一时冲动,还是真正的渴求。举个栗子!一个人想象自己多了一大笔钱或者有了一段新的感情,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激动兴奋,或者焦虑惊讶,但这些刺激是一时的,只是一种不持续的情绪状态,这些状态其实还不至于需要自己抛弃现在的真实。
要知道自己想创造的是一种长期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是真真正正反应了自己的欲望诉求。所以Steve建议不要仅仅是可视化在这种状态的前期,这样并不能有足够的信息去进行判断和决定,所以需要想自己处在这个环境中一到两年,有了足够的信息的积累,和那种真实环境的互动感。
拥有自己意向的感觉应该是放松的、满足的、有包裹感的,而不是惊喜或者对未来的期待。因为想象的是自己已经处在这个环境中很久,所以更多的会是一种安全。
做这样的练习,一个是可以帮助自己寻找到自己的新的意向,在找到后,还能帮助自己维持这种意向。
3、屈服
拒绝面对当前的现实,就好像在向前进的时候踩了急刹。逃避现实会产生一种顽固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会阻碍自己的积极正向的意图。
人或许会强行的让自己接受现在,欺骗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可接受的。屈服现在的真实情况,不管它是多么的不想要,但它是真实的、客观的、不以意志为转移的。自欺欺人只会削弱自己的力量。
不要去逃避自己的拒绝,当感觉到自己在抗拒时,屈服于它。这种情绪也是自己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拒绝现实是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要创造自己的期望,就要承认自己已经创造的。如果发现自己在抵抗,接受这样的自己,达到自洽。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释放自己的能量,重新获得力量的流动,重新导向到积极的方向。
4、分离特定的成果
一个常见的错误的表现是局限于特定的成果,比如维持一段特定的关系、一个工作晋升机会或者一些小小的成功。局限于这些特定的成果本质来源于恐惧,害怕自己的最终目标失败,自己将很难恢复。
不要沉迷和依赖特定的成果,这样会限制自己的能量。这个错误足以阻止自己去寻找自己真正的意图。
一个人的任务是掌握自己的意向同时利用合适的氛围(状态、周遭环境),然后放松和持续的剥离。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宇宙吧(这也太玄了)。
自己的意向是一个能量信号,可视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锁定并且创造合适的氛围。不要受控和停止在特定的成果中,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真正匹配自己能量的状态。如果迷失在一些成果中,自己将失去自己的力量源泉。
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会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带向自己,但是通常会以一些具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也许想要的是一种不一样的关系、不一样的收入来源或者不一样的机会,留意那些自己真正期待和寻找的。
5、和模拟者直接对话
假设生活中有一个模拟器,和它直接对话,把自己的真实欲望直接表达出来。想要更多的钱、想要一段有趣的关系、想到一次完美旅行,直白的表达出来。也可以换一种更有效的表达,“(*@ο@*) 哇~,我有一笔意外之财,好开星”“我要去巴黎进行一个免费旅行啦!”不要问生活的模拟器自己想要什么,直接告诉它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是周身氛围的创造者。
6、面对恐惧
恐惧其实是一种很有力和吸引人的东西。当自己在描绘自己的意向时如果产生了恐惧,这种情绪会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和表现。我们可以选择直视恐惧,也可以选择压抑避开它,但是,如果想称为一个有力的掌控者,如果想控制自己的意向,那就只有一条路了,就是去面对。
许多人认为不去面对恐惧,不去思考它,它就不存在,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恐惧就在那里,只是说是表象意识去影响一个人还是潜意识去影响一个人的区别。当一个人想要去突破时,那些没有被意识到的恐惧就会在隐藏的位置是拖拽一个人,让自己从正轨中偏离。
一个人时常会陷入大大小小的恐惧中,不敢表明自己的看法、不想和别人有冲突、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这种种的“不敢”背后是对自己可能面对的问题的恐惧,害怕被别人评判、害怕伤害到自己。这些看起来是一些自保行为,但事实会证明,这样行为带来的影响更容易伤害到自己。
事物有两面性,恐惧也一样。正如前面所说的,恐惧是一种量,它有可能拖拽你,也有可能推进你。然而不论如何,最后都是和恐惧的和解。把恐惧具象化,那些自己害怕和担忧的事儿,写出来、说出来,这是一种直面的方式。当完成这个后会发现,其实很多的恐惧不过是庸人自扰。
7、释放部分匹配
如果一件事情的发展和自己想象中有50%-70%的重合度,那我们就叫这个部分匹配,但是它也的的确确和80%-100%的重合度是不一样的。当部分匹配出现时,要认识到这个是走向自己目标的一个好的方向,感谢它的存在,然后释放掉这个想法,继续前进。
部分匹配是一种陷阱,它会给人一种错误的概念,那就是“总有一天,它能达到80%-100%。”,但事实上,处在这个状态只会消磨掉自己冲向80%-100%的欲望。如果接受和承认了这个部分匹配的状态,自己的方向就是出现偏差,自己会逐步陷入到这个状态中,从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因为,80%-100%和50%到70%就是不一样的,久而久之,自己还是会知道,这和自己的欲望是不一致的。
部分匹配通常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它会让自己获利,但是是自己不享受的工作;一断看起来不错的关系,但是确在消耗自己的精力。部分匹配是有存在有意义的,它帮助自己自己自己真正想要的(因为不是想要的就还是会有不适应感),是寻找自己想要的事物的一个必经的过程,而且,出现这种状态也是说明自己转换了方向,调整了自己状态。
这些是质变路上的过程,重要的是不要停留在这个过程中而最终没有达到结果。当自己处在部分匹配的状态时,自己会很清楚的,不适的感觉会持续的存在和提醒自己。
然而,放弃掉部分匹配是非常困难的,如同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而且很可能在放弃部分匹配的初期,情况会不如之前,必经部分匹配时,自己是处在一个局部最大值的状态。但是,当真正放弃局部匹配时,自己反倒会体会到解放,也会觉得周身的动力多过阻力。
8、保持力量
要保持动力就要先知道:自己的有力量的!许多人想要去获得金钱、地位、爱情、房子,认为自己拥有了这些东西后,自己就会获得一些现在没有的东西,比如开心、比如力量、自我认同。事实上,这是本末倒置的,自己的力量才是这一切的源泉,如果不去意识到自己的能量,又为什么要去依靠那些外在的事物去帮助自己获得能量,是打算使用这些物质去抵抗自己对自己的怀疑么?
9、娱乐
对于很多自律的人来说,娱乐是有负罪感的。可以抛弃这些负罪感去享受生活。追寻这些快乐的过程比娱乐本身更重要。There's a HOWEVER,不要沉迷。娱乐是有界限的,如果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仅如此,娱乐会腻,当发现自己从一件活动中无法获得乐趣时,let it go。这个客观世界是狡猾的,它会用各种方式来迷惑一个人,达到让这个人止步的目的。
10、游戏化自己的意向
把自己的意向变成游戏,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是使用意向追踪器。具体的做法是:在具象化一个东西的时候附带一样美好的东西,一段新的关系时有一个爆米花的奖励;获得一美元时可以得到番茄酱。
把这个空间当成一个游戏模拟器,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在这个环境中,可以不那么考虑合理性,放给自己一个更大的构建空间。
11、感激和感恩
越是能认识到现在所拥有的东西,越是可以期待没有的东西。我们有很多的东西可以感恩,朋友、家人、食物、国家。确认过自己当下的幸福,才可以努力的去追求幸福。
12、执行表现实验
积极地去分析和掌控自己的信念,从而发掘它的可能性。这是要讲求方法的:
Steve曾经做过一个公开实验,邀请大家去实现1百万美金计划,参加这个计划的人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意向:在非常合理合法、舒适美好的情况下,我能获得一百万美金。
参与者也会提供一些指令:
*每天花60秒去想这个意向,把这个意向放在自己每日的To-Do list上。
*每天去思考这个意向,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明晰这个意向,比如:写下来、背诵、和别人讨论、具象化等等......
*在没有具体的计划之前,不需要进行行动,交给客观环境去做这些事儿,也不需要去想怎样获得这些钱。这个实验的结果会让周围环境引导自己到那个机会中去,在这个机会出现的时候抓住他它,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留心去观察。
最后的实验结果很给力。这个实验不是一个科学的实验,也不要非常严肃的去看待这个实验。只要通过这个实验想看看,意象对于自己的影响究竟是什么样的。
Steve本人也做了这个实验,然后他出了书以及有一些其他的版权收入。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明显的主动的行为,但是他抓住了给他的机会。
建议大家可以去试试这个实验,这对于一个唯物主义者确实有一些困难,因为看不到完美合理性、普遍科学性的解释存在,不过也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
从我自己的角度,我愿意去试一试,可以从今天开始,(*@ο@*) 哇卡卡卡卡卡,后面可以写个实验结论。不过这个实验周期是2年来的,我觉得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机会是时常有的,没有的是观察机会的眼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
13、庆祝部分成功
比如我想要一百万美金,但是现在只有20刀,我需要感到沮丧么?不需要,这也是一种小小的成功,表明自己现在在正确的方向上了。当得到正向反馈时,庆祝它;当得到负向反馈时,接受它,这帮助我们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不管是大的成果还是小的成果,这都是周围环境给自己的反馈,都是自己意向被接收到的表现。
14、练习创造性的观察
如果把一个人的专注力认为是有限的,那么如果放过多的注意力在负面的情绪中就会使得对于正面情绪的关注不够。所以,如果我们注定是要有偏差的看待一些事儿,为什么不能偏向好的方面呢?
一些想法可以不用切合实际,主要是为了给我们自身提供动力,内驱力。做为一个成年人,应该也有能力分清楚,不切实际和脚踏实地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有自己的一些畅想,同时也要意识到我们身处的周遭世界,我们所有的畅想的实现都要依附于这个实体世界,如何和它去互动去逐步实现畅想才是正途。
畅想带来的驱动力是大海的波浪的话,那么我们就是在冲浪板上的那个人,我们需要控制的不是大海的波浪,而是要去控制冲浪板,去往我们想去的地方。
15、使用直接的行动
任何的想法最后的归宿都是付诸行动,舒适的状态是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是一致的,想做某件事儿就做了某件事儿。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行动,原因很多:比如恐惧失败或者全情投入或者其他的顾虑。在这种时候,又需要去强化自己的意向。所以这是一个圈,一个相互影响的圈,核心是自己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情绪和反馈,进而影响自己的行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用一些规则强行逼迫自己去行动,某一天不想跑步却强迫自己去跑,这可能会影响到之后对于跑步这件事儿的情感态度。我们应该去接受自己的情绪,然后去进行调整,再进行行动,目的是为了让意向情绪行动在同一个方向,英语里说的“on the same page”。
强大的精神力就是海里的波涛,通常情况下这些波涛会带动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自己拒绝这些带动,只会浪费掉这些波涛。
如果自己真情实感的不想做一件事儿,那就不要做了,在这里要注意一个地方,是自己真正的不想做,还是因为什么原因想做而不敢行动。当周围环境给自己一些召唤的时候,它会有一些表现形式,一些带有一点儿强制状态的东西。调整自己的状态去接受这些环境对自己的呼应,跟随它去走。
16、去往更大的空间
小的成就有时候是够玩儿的,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的满足,想要得到真正的满足,就需要去到更大的空间和状态。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想进步么?不是的,是我们畏惧进步途中的那些不怎么美好的东西。可是,我们畏惧了,我们退缩了,我们真的没有受到过这些情绪的伤害么?没有吧,这些情绪依然影响着我们,我们并没有解脱。所以,与其这样,不如选择去面对,去抛开这些障碍,去找到自己的新的状态。
还有,当周围环境向自己伸出橄榄枝时,自己有没有接住它的状态和心态,有没有识别橄榄枝的眼光与观察,有没有go big的勇气与决心。
相信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能量扩大10倍看,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完结撒花!
----------------------------------------